云南省考完再去應對事業單位考試,會不會容易些?
對于那些立志于公職大門的小伙伴們來說,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都是不可多得的幾乎。剛經歷過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的你們,有過知識的積累和參考的經驗,再應對事業單位考試時,都有哪些優勢呢?
事業單位聯考會考查的《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類比公務員考試中的《行測》與《申論》。今天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先來重點解決讓你頭疼的——《綜合應用能力》吧。
《申論》與《綜合應用能力》有三個共同之處:材料話題、考查能力、基礎題型。即二者材料的話題都涉及經濟、民生、社會治理、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圍繞社會熱點現象出題;考查能力都涵蓋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基礎題型都包括概括分析類題型、公文寫作類題型、議論文寫作類題型等。
所以通過申論的學習,就已經為綜合應用能力的備考打下了基礎。可以大膽利用二者的共同之處,遷移轉化,提高備考效率。
把握相同相互借鑒
巧妙遷移話題,儲備寫作素材
既然申論材料的話題與綜應材料的話題涉及的領域相同,那么在申論學習中看過的申論材料、寫過的作文、用過的論據等都可以直接用到綜應的材料作文寫作中。比如2015年國家公務考試考查過“科技與人文”、“科技人性化”的話題,而2017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綜應C卷考查過“科學需要快一點還是慢一點”的話題,2016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綜應C卷考查過“科學人性化”的話題。這就意味著公務員考試的申論作文,可以直接遷移到事業單位綜應的作文上,觀點、論據都是現成的,避免寫作文無話可說的“迷之尷尬”。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2017年江蘇省事業單位綜應考查過“為民服務要有真摯情懷”,與2015年江蘇公務員考試“惠民政策”相類似;2017年湖南省永州市事業單位綜應考查過“規矩”,與2015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縣級)“講規矩”相類似;2017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綜應B卷考查過“成功焦慮”,與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幸福始終充滿缺陷”、“自在有為的生活急不得”等話題相似。可以說,看過的申論材料、寫過的申論作文就是綜應學習的大寶庫。
解題思路多借鑒,按點得分是前提
因為申論與綜應考查能力相似度高,所以對應的試題設置也大同小異,主要有三:一是出題形式相同,都是有材料、有對應問題,答案的來源主要依據材料;二是解題思路相同,都是在對給定資料的摘抄、概括、推導基礎上得出答案;三是答案的得分規則相同,主要都是按點采分,客觀性要求高。因此,申論學習中的基本原則,適用于綜合應用能力的備考。
準確性原則是第一位的,無論是申論和綜合應用能力,都不能胡編亂造、脫離題目和材料,而應該根據題干要求依據給定材料進行概括提煉、縱深挖掘。同時,答案要注重規范性、簡潔性,盡量避免啰嗦、口語化的表述,多使用表述規范的詞語、短語。最后,注意條理性,即答案標清楚序號,按照并列或遞進的邏輯分條呈現答案。
當然,“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綜合應用能力作為事業單位考試重要科目,也有自身特色,正如事業單位考試綜合應用能力大綱中的原文描述:“與公務員崗位不同,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具有更多的專業技術內涵,更強調工作人員對政策和規章制度的理解和執行,更具有服務性”。對比申論與綜合應用能力的試題,我們發現綜應的題目專業化更強、開放性更強,需要我們適當積累專業知識,同時聯系工作、生活實際進行適當引申。
把握特色有的放矢
專業有側重,備考有針對
首先,不同類別的試題有專業傾向
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綜合應用能力按照報考職位類別共分為5類,分別是A類(綜合管理類)、B類(社會科學類)、C類(自然科學類)、D類(中小學教師類)、E類(醫療衛生類)。既然按照專業方向進行試卷劃分,這就意味著不同類型的題目有一定的專業性,我們應在平時練習中有選擇性地閱讀對應話題的材料。比如A類、B類的考生可以多閱讀與文化、社會治理、民生等相關的話題;再比如C類的考生多閱讀與自然科學有關的材料,申論中與科學、科技、生態環境相關的材料是學習重點,對應的申論材料有很多都可以參照。除此之外,人民網、新華網等相關網站上的時評文章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閱讀。
當然,專業性不等于死記硬背專業知識,而在于正確理解、靈活運用,正如大綱中原文規定:“考試的著眼點是此類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核心素質,不會考查純記憶性的專業知識或理論,雖然所給材料可能會涉及某一社會科學專業領域的知識,但對作答的影響不是很明顯”。我們只是通過閱讀提高對專業知識的熟悉度,而不是為了簡單機械的背誦記憶,這一點希望同學們多加注意。
其次,個別題型有一定的專業性
同樣是公文寫作,申論的試題應用性、生活性更強,表現在文種的選擇多為講解稿、導言等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文種,而綜合應用能力中更多考查機關之間往來的文種,如通知、報告、批復等。這就意味著格式、用語方面更嚴格、更專業,同學們要多記憶相關注意事項,練習過程中拿不準的地方多查閱機關公文實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條例,確保準確性。
除此之外,科技實務、校閱改錯等題型專業性較強,涉及了數據處理、語法等專業知識,有自身的解題規則,應該根據課程中的講解有針對性地備考,比如理解常用的統計術語、掌握文字型統計公報的常用句式、總結語法常見錯誤類型等。
材料短小深挖掘,作答開放多角度
綜合應能力中有些主觀性題型材料字數較少,需要作答的字數卻較多,除了要對材料進行摘抄提煉之外,還需要必要的分析引申。
比如案例分析題就是客觀性與開放性并重,由于材料字數有限,能夠摘抄的原詞是有限的,需要對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分析。需要借助分析思維進一步展開分析,常見的分析思維有主體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首先,主體分析法就是從話題涉及的多方主體進行分析,比如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這個主題涉及的主體有個人(大學生自身就業觀念)、組織(學校引導就業不充分)、社會(經濟不景氣,對勞動力需求小)、政府(就業政策不充分等),每個主體都能分析出相應的要點。其次是多角度分析方法,即從多個角度思考與話題相關的內容,比如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我們就可以從觀念轉變、政策優惠、宣傳引導、資金投入等方面思考。
建議在備考的過程中,一是要掌握解題方法,一方面要挖掘材料內容,從有限的文字中提取答案要點,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巧借思維方式,善于從主客觀、內外因等多種角度進行分析思考,逐步養成思維分析方法。二是要積累社會熱點,多關注社會熱點案例、熱點現象、熱門話題,通過關注人民網、新華網等官網,捕捉熱點,養成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度。
再比如材料作文通常要求寫800-1200字左右,而給定材料通常只有200-2000字不等,相對于申論的材料長度比較短小。另外,作為事業單位多省聯考綜合應用能力B類、C類試卷的必考題型,材料作文的分值高(60/150)、地位高,可以說“得材料作文者得天下”。
從命題角度而言,材料作文主要圍繞社會現象或寓言故事兩種材料形式,都屬于開放性比較強的類型:社會現象時事性強,往往材料只描述現象分析較少;寓言故事蘊含哲理,本身就較為抽象難懂。據統計,約有80%的可能性會以社會現象為出題方向和材料內容,即圍繞一個比較“熱”的話題,要求同學們圍繞現象展開方方面面分析,指出現象包含的問題,分析產生原因、影響,給出解決問題的對策;20%的可能性考查寓言故事,即圍繞一個哲理故事,充分挖掘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般定位3個左右角度,通過說理、舉例展開充分論證。
學習是相通的,申論的學習與綜合應用能力更是如此,只要把握相同相互借鑒、助力備考,把握特色有的放矢、提高針對性。
經歷過云南省考,你一定更加得心應手
云南事業編也很不錯,嘗試一下吧!
小編提醒:2018上半年云南事業單位統考正火熱備考中,小伙伴們加油復習吧!錯過聯考報名的小伙伴也別著急,云南各事業單位招聘公告會不定期發布,小伙伴們可收藏云南公務員考試網事業單位招聘欄目(http://www.marchil.com/category/33.html獲悉最新招聘資訊。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