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行測指導:邏輯判斷類
1.性質判斷推理
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命題或者直言判斷,是斷定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性質判斷通常由主項、謂項、聯項和量項四個要素組成。性質判斷根據量和性質共分為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和單稱否定判斷。這類題目是邏輯判斷中常見的考點。
【例題】通過調查得知,并非所有的個體商販都有偷稅、逃稅行為。
如果上述調查的結論是真實的,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所有的個體商販都沒有偷稅、逃稅行為。
B. 多數個體商販都有偷稅、逃稅行為。
C.并非有的個體商販沒有偷稅、逃稅行為。
D. 有的個體商販確實沒有偷稅、逃稅行為
【答案】D
【解析】題干的意思是所有的個體商販都有偷稅是假判斷,由傳統邏輯方陣E假則I真。還原成同一素材判斷就是:有的個體商販有偷稅。故答案選擇D
2.三段論推理
三段論,也叫做三段論推理,就是通過一個共同的概念將兩個性質判斷聯結起來,由此推出一個新的性質判斷作結論的推理方法。三段論的一般形式可表示為:
M——P
S——M
S——P
【例題】所有的聰明人都是近視眼,我近視得很歷害,所以,我很聰明。
以下哪一項揭示了上述推理是明顯錯誤的?
A.我是個笨人,因為所有的聰明人都是近視眼,而我的視力很好。
B.所有的豬都有四條腿,但這種動物有八條腿,所以它不是豬。
C.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視,我一定是高度近視,因為我是天才。
D.所有的雞都是尖嘴的,這種總在樹上呆著的鳥是尖嘴的,因此它是雞。
【答案】D
【解析】題干是第二格的三段論,聰明人只是近視眼中的一部分,我近視厲害,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可是有可能我聰明,也有可能不聰明。用歐拉圖可以表示成為
A是聰明人B是近視眼人,我在B中,可能在A中,也可能不在A中,故我是否聰明不確定。以此,犯同樣錯誤就是D.故答案選擇D.
3.關系推理
事物或對象不僅具有各種性質,而且事物或對象之間還存在各種各樣的關系。邏輯把斷定事物或對象之間存在或不存在某種關系的判斷叫做關系判斷。
【例題】甘藍比菠菜更有營養。但是,因為綠芥蘭比萵苣更有營養,所以甘藍比萵苣更有營養。
以下各項,作為新的前提分別加入到題干的前提中,都能使題干的推理成立,除了 ( )
A.甘藍與綠芥蘭同樣有營養。
B.菠菜比萵苣更有營養。
C.綠芥蘭比甘藍更有營養。
D.菠菜與綠芥蘭同樣有營養。
【答案】C
【解析】這個題目是個關系推理,可以類比數學中的“大于”(>)來解決。僅添加C項,顯然不能推出“甘藍比萵苣更有營養”。故答案選擇C.
4.假言推理
【例1】如果某人是殺人犯,那么案發時他肯定在現場。據此,我們可以推出 ( )。
A.張三案發時在現場,所以張三是殺人犯
B.李四不是殺人犯,所以李四案發時不在現場
C. 乙案發時不在現場,所以乙不是殺人犯
D .丙不在案發現場,但丙是殺人犯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假言判斷推理,假如是殺人犯,一定在現場,那么不在現場的就肯定不是殺人犯,故答案選擇C.
5.聯言推理
【例題】如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不可改變的事實,那么以下哪項也一定是事實
A.魚可得但熊掌不可得。
B.熊掌可得但魚不可得。
C.如果魚可得,那么熊掌不可得……
D.如果魚不可得,那么熊掌可得。
【答案】C
【解析】考查不相容聯言判斷。魚和熊掌是選擇關系,選擇其一,則必然舍棄另一個。故答案選擇C.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3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