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舌尖上”的誤區
春節轉瞬將臨,這時節最流行的話語,莫過于“反對舌尖上的浪費”了。急剎車也好,切一刀也罷,節約正在“厲行”,浪費遭全社會“反對”,民心是“順應”了,老百姓大多拍手。
潮流涌向的時候,我們總是既要熱氣騰騰,又要保持清醒頭腦和敏銳眼光,“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一開始就要謹防被掩蓋著的某些傾向,就要預防某些可能出現的誤區。
比如說,“反浪費”不要游離了“重點論”。反浪費是全民的事,但重點是反對公款浪費。我們面對的,不是一次一般性的節約運動,這是在改進作風八項規定前提下的一個子系統,是反腐敗大背景下的“反浪費”,千萬不要搞錯了這個時代特征、這個特定涵義、這個內容實質。說“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好,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罷,事實上,幾乎要遍及域中的“浪費”,是某些官場的奢靡所引起、而帶動的,這個判斷應當沒有什么異議,人民群眾意見最大,反應最強烈的也就在這一點上!吧嗉馍系睦速M”說到底是“舌尖上的腐敗”,實質是權力尋租的一種,根子在于一種“官風”,那種“官場文化”和顯潛規則。全民固然要節約,這也毫無疑問,但毛病并不是出在老百姓的“舌尖”上,蕓蕓眾生掏自己的腰包吃飯,雖會有一點中國人的“面子浪費”,但總體說來,他自會“光盤”,吃不了,早已兜著走,問題出在握有“簽單權”所以“崽賣爺田心不痛”的“三公消費”上,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批示中強調的“特別是公款浪費行為”。沒有重點就沒有方向,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反浪費要突出重點,私人消費還要鼓勵它拉動內需,不要一鍋煮,更不要擴大化、泛化,尤其不能轉移方向。要知道陳毅同志在七屆四中全會后的兩句話,“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主要是警醒剛剛從馬上得天下的執政者的,講的是走出“歷史周期律”的大政治,可不是專門寫給老百姓看的呀。
又比如說,反浪費切忌“一陣風”。我們很多事情,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始時轟轟烈烈,過后化為偃息,這是深有教訓的。我們說事物發展總有高潮,故“風頭”總是難免;鏈條總要有首先打斷的一環,因此“急剎車”也很必要,加之“不過正難以矯枉”,也算個規律,算個國情,所以“一刀切”、“切一刀”也不全無道理。問題是要持恒,要常態化,這就要靠長效機制,才是最難的呵!耙魂囷L”的一個成因,在于形式主義,表面化、簡單化,甚至表演化,因為不動實質,不動機制,“水濕地皮”之下,還是老的習慣、老的規矩、老的土壤,所以“風頭”避過,故態復萌,反彈愈烈——不是已經有這樣的相約,“過了這陣再重新吃過”么?別人說我們“五分鐘熱度”,我們除了聞之憤慨之外,最好的辯駁是用行動來回答。
更比如說,反浪費不能只盯住“舌尖”。過往的吃喝之風,根源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而即便是在“風頭”上,為什么公款吃喝還有“狡兔三窟”,即使暫不“吃”了,還要演變為“送”?可見“舌尖上”的痼疾不在于“舌尖”,而在于“籠子”,只有“將權力真正關進籠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舌尖”問題。“關籠子”有兩個層面的要求,一是要嚴格制定和執行“三公消費”的制度,從管住那“一支筆”著手,才能管好公家的“錢袋子”從而管住“一張嘴”;二是更要從深層次上改革和創新權力運行的制度,盡力改變“權力過于集中”造成的上下級之間包括人身在內的各種依附關系。近日某貧困縣坦言,“再窮不能窮接待”,他為什么要勒緊褲帶搞“接待”,為什么要強顏歡笑大擺席,因為他的資金、項目、額度乃至政策,都在“上面來的人”手里呵。所以我們與其拍磚窮縣的“窮吃、窮招待”,還不如反思一下“接待”為什么成了“生產力”,進而深思一下公款吃喝乃至“一條龍”招待背后的體制原因——總之,頭痛醫頭,就“舌尖”論舌尖,恐怕不行。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