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行測指導:邏輯判斷快讀快解實用二法
一、條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公務員考試中有這樣的試題:
試題1:
某倉庫失竊,四個保管員因涉嫌而被傳訊。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們四人都沒作案;
乙:我們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沒作案;
丁:我沒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兩人說的是真話,有兩人說的是假話,則以下哪項斷定成立?
A.說真話的是甲和丁
B.說真話的是乙和丙
C.說真話的是甲和丙
D.說真話的是乙和丁
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試題。歷年至今,在全國各地公務員考試中屢不鮮。解析這類試題,關鍵要找到條件之間的邏輯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邏輯矛盾?簡明地說,兩個不同的斷定,必有一個真,一個假。比如:“這馬是白的”和“這馬不是白的”就構成了邏輯矛盾。兩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這馬是白的”和“這馬是黃的”就不是邏輯矛盾。雖然它們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紅色的馬呢?
了解了這些常識,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題。
[解析]
1)四人中,兩人誠實,兩人說謊。
2)甲和乙的話有矛盾!
甲:我們四人都沒作案;
乙:我們中有人作案;
可斷定:甲和乙兩人一個誠實一個撒謊。剩余丙、丁兩人中也必然是一個誠實一個撒謊。
3)假設:丁說的是真話,那么,可推出丙說的話也真啊!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沒作案;
丁:我沒作案。
顯然,丁說真話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說假話,丙說真話。
4)斷定了丁說假話,就推出甲說的也是假話,乙說真話。
答案B.即:說真話的是乙和丙。
試題2:
軍訓最后一天,一班學生進行實彈射擊。幾位教官談論一班的射擊成績。
張教官說:“這次軍訓時間太短,這個班沒有人射擊成績會是優秀。”
孫教官說:“不會吧,有幾個人以前訓練過,他們的射擊成績會是優秀。”
周教官說:“我看班長或是體育委員能打出優秀成績。”
結果發現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說對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項肯定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擊成績都不是優秀。
B.班里有人的射擊成績都是優秀。
C.班長的射擊成績是優秀。
D.體育委員的射擊成績不是優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個說的對。
2)張、孫二教官說法矛盾:
張教官說:“這次軍訓時間太短,這個班沒有人射擊成績會是優秀。”
孫教官說:“不會吧,有幾個人以前訓練過,他們的射擊成績會是優秀。”
斷定:張孫二人一對一錯。因僅有一人對,第三個人周教官必錯無疑。
2)周教官說:
我看班長或是體育委員能打出優秀成績。
這是錯話,所以班長和體育委員都不優秀(任哪一個優秀周都不會錯了)。
答案D.
試題3:
某律師事務所共有12名工作人員。
①有人會使用計算機;
②有人不會使用計算機;
③所長不會使用計算機。
上述三個判斷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以下哪項正確表示了該律師事務所會使用計算機的人數?
A. 12人都會使用。
B. 12人沒人會使用。
C. 僅有一個不會使用。
D. 僅有一人會使用。
[解析]
1)假設條件③真,那么條件②也必然真,這和題中“只有一真”矛盾。
②有人不會使用計算機;
③所長不會使用計算機。
顯然③必假,即所長會使計算機為真,那么“①有人會使用計算機”是真話。
2)我們找到了唯一真的條件是①,剩余的條件“②有人不會使用計算機”必然假,推出:12人都會使用是真的。答案A.
針對這道題,也可以把選項分別對照題中條件選中A是答案,但,這樣的方
法沒有普適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靈活方法之一(排除法)。
快讀:遇到真假變化,不必詳讀理解:
快解:揪出邏輯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類型的測試中,亦有廣泛應用。邏輯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國各地試題變化靈活。備考可參考本章稍后介紹的矛盾律、排中律綜合解析部分的有關常識和各類習題。
二、發現聯結詞 規則用在先
聯結詞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邏輯學中稱做聯結詞,是邏輯常項。
日常生活語言交流中,雖然人人使用聯結詞,但語義是不規范的。甚至會出現歧義,使表達變得模糊不清。公務員考試中,所有聯結詞所表述的語義都是規范的,邏輯語義不容質疑。所以在閱讀分析中,聯結詞是斷定邏輯關系的重要直觀依據。
由聯結詞構成的語句是表達判斷的復合命題。如:
前件 后件
如果提高生產率,那么就能實現目標。
只有提高生產率,才能實現目標。
或者提高生產率,或者實現目標。
提高生產率并且實現目標
……
常簡約成: 提高生產率就能實現目標
提高生產率才能實現目標。
提高生產率或實現目標。
提高生產率也實現目標
分析上面命題,容易理解它們的語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邏輯性質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間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規律,這些規律叫推理規則。
公務員考試中,發現有聯結詞出現(包括簡約)的試題,就必須使用推理規則,這是重要考點。在這里,簡單介紹如下必考的規則:
首先定義邏輯符號的語義(必須熟記):
1)大小寫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關事物;
2)逗號: ,讀:與。 表達“并列”(與舊符號“∧”相同)
3)右箭頭:→ 讀:則。 表示“如果…那么”
4)對號:V 讀:或。 表達“或者…或者”
5)雙箭頭:=> 讀:所以。是推出符號。(也可用“→”替代)
6)負號:- 讀:非。表達否定。(與舊符號“?”相同)
1.充分條件推理規則:
句型:如果A,那么B.
符號:A → B (讀A則B)
規則1:斷定A,必然斷定B. 符號:A → B,A => B (分離規則)
規則2:斷定非B,必然斷定非A. 符號: A → B,-B => -A(逆否規則)
傳遞規則:A → B,B → C => A → C
2.必要條件推理:
句型:只有A,才B.
符號:A←B(讀A才B)
規則:(從略)
必要條件規則容易與充分規則記混,我們介紹一個換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條件轉換為充分條件句,只要記住充分規則就可以了。
換位定理:
句型轉換:只有B才A = 如果A則B.
符 號: B ← A = A → B
3.排中律規則(相容析取)
句型:或者A,或者B.
符號:A V B(讀A或B)
規則1:否定A,必然斷定B.符號:A V B,-A => B
規則2:否定B,必然斷定A.符號:A V B,-B => A
這三類規則是重要考點,必須熟練掌握。請看試題。,
試題1:
由于最近的市場變化,綠島公司必須在以后兩年的時間里提高10%的生產率,否則它就會破產。事實上,從綠島公司的生產和經營結構來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產率,那么它就能實現提高20%的生產率的目標。
如果以上陳述為真,以下哪項陳述必然真?
A.如果綠島公司不能達到提高20%的生產率的目標,它就會破產。
B.在以后兩年內,如果綠島公司提高了20%的生產率,它就不會破產。
C.如果市場沒有變化,綠島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產率以防止破產。
D.在以后兩年內,綠島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產率,但不可能達到提高20%的目標。
[解析]
1.文中出現聯結詞“如果…那么,否、則”等邏輯聯結詞,考核推理規則。這類試題叫做論證演繹。
2.文中命題及形式分析:
如果能提高10%的生產率,那么它就能實現提高20%的生產率的目標。
這是充分條件命題,即:提高10% → 提高20%,
逆否推理:-提高20% →-提高10%
傳遞推理:-提高20% →-提高10%,-提高10%→破產 => -提高20% → 破產
結論是:不提高20%就破產。答案A.
3.解析中使用了充分條件逆否規則、傳遞規則。
面對這樣簡單的試題,如果熟悉規則,十幾秒鐘之內可以找到答案。如果不熟悉規則,可能要費些時間。但是,下面這樣的試題不使用規則會有些麻煩。
試題2:
一個熱力站有個5個閥門控制對外蒸氣。使用這些筏門必須遵守以下操作規則:
(1)如果開啟1號閥,那么必須同時打開2號閥并且關閉5號閥。
(2)如果開啟2號閥或者5號閥,則要關閉4號閥。
(3)不能同時關閉3號閥和4號閥。
(4)現在要打開1號閥,同時要打開的閥門是( )。
A.2號閥和4 號閥。
B.2號閥和3號閥。
C.3號閥和5號閥。
D.4號閥和5號閥。
[解析]
1.這樣的試題,每個條件都是用聯結詞確定了邏輯關系,必須運用推理規
則解析。這類題叫做正則演繹推理。
2.整合條件,確認邏輯關系:(用符號表示,即簡明又清晰,方便推理)
1)1→(2,-5) (其中1表示開啟1號閥,-5表示關閉5號閥)
2)(2 V 5)→ -4
3)-(-3,-4)
4)1 (必須打開1號)
演繹推理:
據條件1)4),用分離規則:1→(2,-5),1 => 2,-5(斷定開2,關5)
據斷定(2,-5),結合條件2): => -4 (斷定關4號)
據斷定-4,結合條件(3): => 3 (斷定開3號)
累計斷定項是:2,-5,-4,3
對照選項:答案B.即:同時要打開的閥門是2號閥和3號閥。
試題3:
信任離不開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長期人際關系的基礎,但是某些私人關系的維持,例如友誼,還需要有共同的愛好,長期的友誼離不開互相尊重和共同愛好的支持。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知道( )。
A.在長期的人際關系中,相互尊重意味著信任。
B.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撐的友誼不會持續太久。
C.建立在共同愛好基礎上的友誼會比其他關系更持久。
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愛好支撐的私人關系總會持續很久。
[解析]
1.整合條件,確認邏輯關系。
條件1:信任 → 互尊
條件2:(換位) 信任 ← 長期 = 長期 → 信任
條件3:長期 → 互尊,同愛好
概括條件2和3:長期 → (信任,互尊,同愛好)
2.對照選項:B否定了“同愛好”這個后件,根據逆否規則,前件也被否定:
B: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持的私人關系不會太久。(- 長期)
答案B.
這個試題的特征是:沒有聯結詞出現,但根據上下文的語義,可以識別是什么條件的命題。這樣的試題叫做隱含演繹推理,也叫隱含論證演繹。
公務員考試,經常變換推理規則的使用方法,如隱含演繹推理等。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3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