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務員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習題精解(66)
1.理學重道德的修養固然不錯,其對于中國社會日后發展貢獻,也不容忽視,但不能否認,理學所倡導的偏重道德輕視事功傾向,還有它那過分的內省自律,正好為專制帝王起到了為淵驅魚的效果。讀書人的大丈夫氣概日漸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從梁山泊里誕生。宋、明兩次亡于外族,無疑與宋代以來主流思想的自宮與內斂不無干系。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準確的是( )。
A.理學特有的價值取向遵循了古代統治者的統治需求
B.理學所倡導的精神導致古代讀書人中很少出現英雄豪杰
C.讀書人大丈夫氣概的缺失和理學自身的特點有關
D.宋明兩次亡于外族,理學理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在習慣于討論“報網一體”,習慣于總是呼吁“不要讓門戶網站免費掠奪傳統報紙的報道”時,我們往往忽視另一方面:誰能夠適應媒介融合,充分利用網絡,使之成為建構自身“新聞網”的有效工具,并推進相應的人員變化、組織變遷、價值重塑,誰才能不被媒介融合的新傳播體系淘汰。
本段文字意在表明( )。
A.門戶網站與傳統報紙具有利益一致性 B.報業傳媒應該構建自身與網絡的結合
C.需要通過網絡改造報紙的生產 D.網絡應該和報紙聯合起來推動媒介融合
3.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城市擴大,列島之國有限的土地資源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日本人傳統的獨門獨院住宅的奢望。特別是在東京這樣的現代化大城市里,越來越多的高層居民樓拔地而起,占住宅總數的比例越來越大。
這段話說明了這樣一個觀點( )。
A.日本人如今已不再奢望居住在獨門獨院
B.東京的居民住宅中,高層居民樓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獨門獨院
C.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擴大,使日本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
D.日本是列島之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必須發展高層建筑
4.前來巴塞羅那“朝圣”的年輕學生終年不絕,他們與其說為憑吊中世紀名勝而來,不如說是被安東尼?高迪這位現代主義大師的作品所吸引。畢加索雖說出生于馬加爾,但在巴塞羅那的阿吉拉宮,你可以觀賞到他從8歲起按年代陳列的琳瑯滿目的作品。達利早年狂熱地迷戀海洋,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有著白色粉墻的漁村里度過,但他超現實主義的天才之作卻珍藏在這個藝術的圣地——他的誕生與安息之地。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現代主義的作品吸引了年輕的藝術家
B.巴塞羅那是一個繪畫藝術的圣殿
C.畫家的作品不一定保存在他的出生地
D.年輕學生“朝圣”巴塞羅那不是為了憑吊中世紀名勝
5.這里是典型的西南大石山區,石多人少,土地貧瘠,氣候惡劣,十年九旱。盡管有國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眾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仍有不少農民掙扎在貧困線上。
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
A.大石山區經濟落后,文化匱乏,和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B.與其等待國家的政策救助,當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特色經濟以擺脫貧困
C.解決部分西南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是協調發展的當務之急
D.惡劣的自然環境是當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個主要障礙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yngkw.org)參考答案解析
1.A【解析】這段話首先對“理學重德”進行了肯定,緊接著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了闡述。這段話的重點部分在轉折詞“但”后面的部分,即“理學重德”為封建帝王所利用進行專制。B、C、D均只講了“理學重德”產生的負面影響的某一方面表現。
2.B【解析】意圖推斷題。本段文字主要討論的是報紙行業對網絡所持的態度,通過題干句子主干即可推知作者的觀點:只有適應媒介融合,充分利用網絡,才能不被新的傳播體系淘汰,因此,作者支持報紙與網絡的結合,故正確答案為B。A、C、D三項無中生有。
3.C【解析】文段首句為主旨句,C選項是對該主旨句的同義替換。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4.A【解析】文段中提到的安東尼、高迪、畢加索和達利均是現代主義作品的代表人物,因此文段表達的是現代主義作品對年輕人的吸引,B、C、D項僅是題干觀點的一部分,A項全面正確。
5.D【解析】文段主要講的是,由于自然條件惡劣,大石山區仍有許多人民掙扎在貧困線上。D項是對文段的正確理解。文段并沒有將大石山區與其他地區進行比較,A項沒有根據;B、C項在文中并沒有提到,是主觀猜測,應該排除。故本題答案為D。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