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門成為逃生不歸路
“門”被堵了,失去逃生的功能,災難突襲之際,生命面對的往往就是絕望。吉林大火再一次警示人們,請給生命留出足夠的安全門。
100多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別人沉睡時,他們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然而,他們的清醒,未能為自己的逃生贏得足夠時間。門,成為他們逃生的最大希望,卻又成為逃生的最大障礙。
事發吉林德惠市的一家禽業公司。300余人當班,截至目前已有119人遇難,60人受傷。這意味著,至少有一半人,曾經受困或永遠受困于火災。如果,在他們反應過來的緊要關頭,有足夠的門為他們敞開,也許有人會幸免于難。
事故發生后,習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援,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責任。李克強批示要求把救人作為最重要任務,調集專業應急力量實施有效救援。對于這種迅速蔓延的大火,當務之急是給予受傷者最好的醫治。面對那么多逝者,我們除了致以沉痛的哀悼,又該拿什么來告慰這些逝去的生命呢?
我們常說,人類的智慧在于,總能以代價換來進步。但是,如果同樣的錯誤一再發生,同樣的教訓總不能被充分汲取,那么我們又是在做什么呢?“門”,就是這樣一個生活中總被忽略的元素。“門”,原本意味著希望,但如果它關閉,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
此次事故中,關于門的說法不一。一說車間共有三個出口;一說車間僅有一個側門打開,其他出入口均被反鎖;一說起火門被堵死,人們只好向另一個門跑。還有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規定上班時間內,會將大部分車間門關閉,以防止隨意走動擾亂工作秩序。
這些零亂的說法,還有待調查還原真相,但它們也許都從各自的側面指向了一個事實,這就是因為不管是車間門,還是室外門,都未能暢達。門少而人多,又在慌亂之中,難免出現踩踏,必然會有人未能逃出生門。盡管火急使逃生的時間不充裕,但門的阻礙也在客觀上成為一些生命的不歸路。
不妨再放眼我們周遭建筑的門。有多少高樓大廈,只給人們留了一個進出口的門?那些曾經設計的多個門,僅僅因為“防止隨意走動擾亂工作秩序”或者“管理不方便”等理由,就被鎖閉?走過很多建筑的那些被鎖閉的門,常常擔憂:一旦發生火災、地震等災難,焉知這些門不會成為生命的阻礙?
就在今年2月底,湖北老河口市秦集小學因為早晨宿舍大門未及時打開,而導致學生擁擠踩踏。2010年11月,吉林市商業大廈發生火災,造成19人死亡。其時,商廈西側一樓至五樓的30多扇窗子在內部用紅磚砌死,一樓的窗子更是用水泥徹底封嚴。這些“門”被堵了,失去逃生的功能,災難突襲之際,生命面對的往往就是絕望。此次吉林大火再一次警示人們,請給生命留出足夠的安全門。我們期待這樣的警鐘,不要只是一敲再敲。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