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假言命題考點之二難推理
在公務員考試中假言命題是考試難點,在假言命題中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推理形式,它就是二難推理。下面云南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yngkw.org/)為大家詳細講解二難推理的解題技巧。
一、什么是二難推理
二難推理就是由兩個假言判斷和一個二肢選言判斷作前提所構成的推理。它是假言選言推理中的一種。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大女兒的茶葉就不好賣;如果今天不下雨,那么二女兒的雨傘就不好賣;今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雨;
這就是二難推理,結果通常處在兩難之中,就如上述例子中,無論今天下雨還是不下雨,結果是大女兒茶葉不好賣或者二女兒雨傘不好賣。
二、二難推理的形式
二難推理一共有四種形式,但是在公務員考試中常考的有以下兩種形式,考生掌握好這兩種形式的二難推理,對于考試來說足以。
1.簡單構成式
兩個假言前提的前件不同,后件相同,選言前提的兩個選言肢分別肯定了假言前提的兩個不同的前件,結論肯定相同的后件。
【例子】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景公,有一天長了一身疥瘡,又癢又痛,很不好受。他派人去向天帝祈禱,沒有見好,就怪罪于祈禱的人,想把他殺掉。齊國的大夫晏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對齊景公說:“你以為向天帝祈禱真的有用嗎?如果天帝真有靈,你的過錯就瞞不過他,說好話也沒有用。如果天帝沒有靈,向他祈禱又有什么用呢?”齊景公聽了晏子這番話,就把那人給放了。
為了解救無辜,晏子用了一個簡單構成式的二難推理說服齊景公。晏子的推理過程是:
如果天帝有靈,派人去說好話是沒有用的(因你的過錯瞞不過他);
如果天帝沒有靈,派人去說好話也是沒有用的;
天帝或者有靈,或者沒有靈;
這個二難推理的結果是,派人去說好話是沒有用的,所以那人無罪,就釋放了。
2.復雜構成式
兩個假言前提的前后件都不相同,選言前提的兩個選言肢分別肯定了假言前提的兩個不同的前件,結論肯定了兩個不同的后件。
【例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在舉起金箍棒第三次打白骨精(此時白骨精變成一個老頭子)時,頭腦中也出現了一個復雜構成式的二難推理。它的推理過程是:
如果我打死這個妖精,那么師父就會立即把我趕回花果山;
如果我不打死這個妖精,那么師父就會被妖精吃掉;
我或者打死妖精,或者不打死妖精;
此時,孫悟空感到進退兩難。經過權衡利害,他下了打妖精的決心,因為師徒誤會以后還可能消除,而師父的生命卻只有一次,無法起死回生。孫悟空的選擇顯然是正確的。
三、例題解析
【例】某市要建花園或池塘,有以下4種假設;修了池塘就要架橋,架了橋就不能建花園;建花園必須植樹;植樹必須架橋。
據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A最后有池塘 B最后一定有橋
C最后可能有花園 D池塘和花園不能同時存在
【答案】C
【解析】題干的邏輯關系如下:(1)修池塘==>架橋==>不建花園;(2)建花園==>植樹==>架橋。由(1)可知:架橋==>不建花園;由(2)的等價逆否命題可知:不架橋==>不建花園。根據二難推理形式一,得出:一定不建花園。故答案選擇C選項。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