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儲備之經濟篇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不僅考察考生的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考察考生對時政熱點的敏銳性。
部分考生認為常識部分的備考無從下手,往往是盲目的涉獵各種各種書籍,或是放棄這部分的備考,這直接暴露的部分考生對于常識部分的備考誤區。我們應當堅持一分都不能放棄的理念,放棄的不僅是分數,而是追逐自己夢想的機會。常識判斷部分并非無規律可循,考綱中明確說明測查考生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這就告訴我們常識考試是結合熱點考察。
那么在復習中是時刻關注新聞報道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部門,以此作為復習的方向。
經濟常識備考指導綜合近幾年公務員考試經濟常識部分考試的特點,從其體系上來講,基本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塊內容。由于公務員考試不會對專業性要求太高,此部分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
(一)國家經濟政策與經濟成就對國情社情的了解是公務員必備的工作素質之一。無論筆試還是面試,對時事熱點的考核貫穿于公務員考試始終,關注熱點是考生備考期間必須下功夫去做的工作。聯系到經濟學常識方面,我們可以從真題中看出,將經濟學知識與國家經濟政策、經濟成就結合的題出現的次數也不少。
【例題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區域政策經歷了不同的階段:①以經濟特區為中心的沿海地區優先發展階段;②以縮小區域差距為導向的西部大開發階段;③以浦東開發為龍頭的沿江沿邊地區重點發展階段;④以區域協調發展為導向的共同發展階段。這四個階段按時間順序排列應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答案】B。
以上考題充分體了經濟常識測查緊扣國家經濟政策、經濟成就的特點。如經濟成就、擴大內需、經濟政策等,都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沖刺階段需通過相關輔導材料,直觀、快速的了解我國的經濟政策、經濟成就,尤其是現階段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經濟熱點要深入了解和學習。
(二)經濟學術語通過對近幾年真題的梳理,經濟常識側重于對與民生相關的經濟學術語的測查。
【例題2】下列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認識正確的是()。
A. CPI是采用指數商品加權平均的方法算出來的B. CPI反映一定時期內居民所購生活消費品的價格程度的絕對數C. CPI用來分析消費品非零售價對居民生活費用支出的影響程度D. CPI反映居民所購生活消費品的價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答案】D。
【例題3】下列經濟指標與衡量對象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赤字率--財政風險B.恩格爾系數--收入分配差距C.基尼系數--居民生活水平D.生產者物價指數--貨幣供應量【答案】A。
由以上兩題可以看出,要想在沖刺復習中做到放矢,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必須重點把握民生方面的重點問題在經濟學中所體現的經濟學術語,以及相關概念的內涵。
(三)經濟學重點術語1.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土地、牧場、森林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2.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沖動較強。在流動性過剩狀況下,會刺激國內投資、信貸等經濟指標持續上升,現階段容易引發經濟過熱,從而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又稱生活費用指數,指通過計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會用品和勞務的價格水平變動而得到的指數。反映城鄉居民購買并用于消費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并用它來反映通貨膨脹程度。
4.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