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判斷推理之翻譯推理
就公務員考試來說考生們評價最多的就是“公考難,難于上青天!”公考真的那么難么?有句俗話說的好,“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要想達到“會”這個程度,考生們還得一步步地從基礎打起!這“會”的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正所謂“萬事開頭難”說的就是這個理!那第一步是什么呢?就是“斷題型”!很多考生只關注做題的技巧和方法,而對斷題型這一步卻自動忽略,這是非常錯誤的!這篇文章就給大家來講一下這翻譯推理應該如何去斷!
首先翻譯推理題型的特點是:第一,這種題的題干中會存在典型的“假言命題”、“聯言命題”和“選言命題”的連接詞;第二,這種題的問法一般都是“據此,能推出以下哪個結論”等等。對于這種題型我想大家會覺得非常好判斷。但是近些年的考試中,尤其是國考中新加入了一種題型,讓大家非常的迷惑。下面請看這道題:
。2012年國考107題)任何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都是無效的目標,而任何無效的目標都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因此,詳細的職位規劃不是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
為使上述論證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詳細的職業規劃不都是無效的目標
B.詳細的職業規劃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C.有效的目標都是可以量化和設定時限的目標
D.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沒有實際操作的方法
這道題很多同學在做的時候非常迷惑,因為此題的問法明顯是趨向于論證類題目,但是再看題干“任何…都…”、“任何…都…”和“…是…”明顯都是翻譯推理的典型關聯詞。其實,這類題目是套著論證的殼子實際考的還是翻譯推理。
現在我們來解析一下這個題!叭魏巍肌钡姆g方法是前推后,“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推出“無效目標”。由于這個題在翻譯的過程中定語比較長那么我們用符號來表示:“無法量化及不設定時限的目標”設為A,“無效目標”設為B,“有實際的操作方法”設為C,“詳細的職業規劃”設為D。因此題干可以翻譯為:A→B,B→?C。想要得到的結論是:D→-?A。如何得到這個結論呢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B項的D→-B可利用逆否等價原理得出B→-D,進而A→-?D,再利用逆否等價可得D→-?A。因此正確答案為B選項。
再來看另一道真題:
(2011年4月24號聯考79題)德國經濟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當中受到的沖擊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小,主要原因是德國經濟建立在先進制造業的基礎上,德國的機械裝備和汽車制造業保持了很強的競爭力。一些人根據德國的例子得出結論:只有具備強大的制造業競爭水平,一個國家的經濟才有高度的穩定性。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哪項能夠質疑上述結論?( )
A. 某國制造業不發達,該國經濟一直動蕩不安
B. 有些制造業不發達的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受影響較小
C. 有些國家保持長期經濟穩定,卻沒有發達的制造業
D. 有些國家制造業很發達,但經濟并沒有長期保持穩定
此題從問法上我們能判斷是一個論證類題目。但是我們仔細觀察論點后發現,論點是一個“只有…才…”的結構,也是翻譯推理的典型關聯詞,因此我們可以把論點翻譯為:穩定→強大。要想質疑這個結論,也就是否定這個結論只需要找到這個命題的矛盾命題即可,即穩定且不強大。由此得出結論C選項是正確答案。
這種題型有統一的識別方法,通過典型關聯詞來判斷,如果題干中出現了翻譯推理的典型關聯詞,那么我們就一定要按照翻譯推理的規律來做題,輔之以論證類的思想來指導我們做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出正確答案。
通過上面兩個可以發現兩個翻譯推理的題套了個論證的殼子來考。這樣的雜糅題型的出現標志著一道題能考到更多的知識點,也就代表著難度在不斷的提升。因此考生在做題之前一定要在斷題型的步驟上下足功夫,因為只有這樣,在復習、做題、考試的過程中才能事半功倍。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