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決策要有“效果意識”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決策要有“效果意識”。要想申論成績好,關注熱點不可少。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決策要有“效果意識”
科學決策要有“效果意識”
【背景鏈接】
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多地出臺了大同小異的天使投資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即如果項目失敗,政府會給予一定補貼。然而,該類政策不僅引來輿論爭議,也遭遇市場冷遇。一位投資者道出其中關鍵:投資公司最重信譽。凡是去申請政府補貼的投資機構,就等于證明自己是個失敗者,政府需要你證明自己的無能才來補貼你,這是什么商業邏輯呢?旨在鼓勵投資的政策,卻被投資者敬而遠之,這讓人反思公共政策“初衷”與“效果”之間的辯證關系。
【標準表述】
[綜合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做工作要注意“時度效”,最終要看效果。社會實踐及其效果是檢驗主觀愿望或動機的標準,揆諸公共政策,就是要有“效果意識”,考慮政策出臺和實施之后的利益影響、輿論影響、社會影響,多角度考量、全方位把握,尤其是要換位到利益受損群體的角度想想,以底線意識防止“負溢出效應”。
現實中,有不少抱著良好初衷的公共政策,由于少了點“效果導向”,往往橫生枝節,甚至好心辦壞事。比如,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強制鏟除原有作物,為了實現產業扶貧而盲目跟風上馬一些項目,引發公眾不滿;為了市容整潔而對小商小販“一刀切”,在爭議聲中被叫停。這樣的情況,不僅造成了“決策浪費”,更侵蝕到政府公信。因此說,公共政策事關公眾福祉,考量政策出臺后的利益影響、輿論影響、社會影響等,乃是題中應有之義。
[參考對策]
專家總結如下對策:
第一,決策者要行走在科學的軌道,避免陷入各種誤區。比如,過于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只考慮局部利益而忽略利益平衡,只看到短期的積極效益而輕視長遠的次生影響,片面強調對目標群體的好處而忽視對利益受損群體的補償,只注重決策的合理性而忽視做好相關配套的必要性。繞開這些誤區,決策才稱得上科學,也才能從源頭保證效果。
第二,對政策效果做出前瞻性預測,則有賴于決策前的扎實調研。許多好政策施行后才暴露出許多原來未曾想到的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領導干部“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有的眼睛朝上瞅著領導的偏好,而非身子朝下了解群眾的需求;有的一線調研蜻蜓點水多,辦公室里機械照搬國外經驗多;有的選擇性采納有利于方案通過的信息,對政策依賴的具體環境視而不見,對專家的建議與警告充耳不聞。如果事前考察不足、不準,再怎么強調“效果意識”,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把民意請進門,是“效果意識”的必然要求。要知道,沒有公眾的參與,就沒有民意的護航,本應在決策之前完成的意見交鋒和利益博弈,就會延宕到決策實施當中,為決策推行埋設暗礁。公眾參與不僅是民主程序的要求,也能檢視修正專業主義、工具理性的盲點?梢哉f,民意是決策過程中的活性炭,能去除影響決策效果的有害雜質——那些未曾看到的風險、沒能覺察的隱患。以欠缺專業知識而排斥公眾參與、以“一提漲價就反對”而認為公眾“非理性”的觀點,無疑片面而偏頗,容易讓決策失去最基本的公共性。
第四,保持“效果意識”,公共政策不僅要制定好,還要解釋好。“輿論者,造因之無上乘也,一切事業之母也。”在很大程度上,輿情就是民情,輿論代表民意。要意識到,選擇合適的公布時機與方式,采取恰當的應對態度與策略,是推動政策實施的基本要求。在眾聲喧嘩的“輿論敏感期”,公共政策需要“輿論反應評估”,把輿情反饋納入決策過程,做好群眾關切的回應預案、社會質疑的權威解釋。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相關資料及解析,請參閱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