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想申論成績好,關注熱點不可少。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背景鏈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確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形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我國闊步邁向“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十三五”規劃首次提出“綠色”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義,這充分說明了我國新的五年規劃有了新的內涵,提高到了新的層面,迎來的將是新的愿景。
《規劃》指出,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2016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我國生態資源總體不占優勢,對現有生態資源保護具有戰略意義。如果僅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這里的生態遭到破壞,對國家全局會產生影響。國有重點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后,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產業發展路子。
【標準表述】
[辯證看待保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保護與發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能夠兼得。當前,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已經使廣大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也大大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是用‘綠色發展’理念,有力地回應了人民內心期待,為推進美麗中國真正開出的對癥下藥良方,表明未來的中國將通過綠色發展,探尋出一條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我們種下的常青樹就是揺錢樹,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帶來豐厚的綠色紅利。
[我國生態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能源資源約束強化。人多地少、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安全的難度越來越大。
二是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我國相當部分的城市達不到新的空氣質量標準。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較大面積、較長時間、較高污染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這也再次凸顯了我國大氣污染形勢的嚴峻性。全國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飲用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有的地區重金屬、土壤污染比較嚴重。
三是生態系統退化問題突出。我國森林覆蓋率不高,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退化草原面積比較大,自然濕地萎縮,河湖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呈現下降趨勢。
四是國土開發格局不夠合理。總體上存在生產空間偏多、生態空間和生活空間偏少等問題,一些地區由于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
[生態文明建設滯后帶來的影響]
因為資本短缺,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以廉價的生產要素,即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為籌碼吸引外資,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盡管這種“以市場換資本”的方式讓外企紛至沓來,驅動了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但也讓國人遭受耕地銳減、空氣污染、資源枯竭之痛。長此以往,我們國家的生產力在全球化市場中會逐漸失去核心競爭力。
從國內的形勢來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長期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形成制約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一方面,生態系統退化,資源約束趨緊,大量落后的、不合理的、非“綠色”的產能,在一個低端而飽和的狀態下苦苦支撐,不但嚴重浪費社會資源,也是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大障礙。
另一方面,社會生產生活的的綠色化缺失。我國當前正在經歷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以及“先增長、先污染、后治理”的生產生活方式。非“綠色”的消費模式,逐漸成為社會痼疾,反過來又會作用于生產,使得畸形的生產模式難以糾正。
[參考對策]
推進綠色發展,要在生產方式上實現綠色化。實現生產方式綠色化,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環節上下功夫。在產業結構調整上,要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淘汰產能落后的傳統產業;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的產業,嚴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要加快綠色能源發展,加大綠色能源的使用。在生產環節上,要把生態因素融入產品的工業設計、原料選擇、生產過程、產品消費、廢物處置等全過程,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推進綠色發展,要在生活方式上實現綠色化。生活方式綠色化,要求公眾積極履行環保責任,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盡我所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要求公眾力行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多使用公共交通、垃圾分類投放、購買節能環保產品等等;要求公眾崇尚節儉,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只有人人都肩負起環保責任,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綠色化”發展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群眾基礎。
推進綠色發展,要在制度建構上實現綠色化。要破除制約“綠色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建立系統的完整的現代化制度體系。要改革不適應“綠色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制度、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等。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相關資料及解析,請參閱公務員教材中心最新批次的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閱讀此文的人還閱讀了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