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工資逢漲必罵的邏輯當止
2016年進入最后一個月。這一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系列涉及民生領域的政策相繼出臺。從養老金12年連漲,到城鄉醫保整合;從765萬大學生就業,到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不論是就業、收入,還是社保、就醫,每一項政策都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云南公務員考試網了解到,近期,北京、湖南、內蒙古等6個省份已經完成了公務員工資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最高漲近3000元。
相關文章
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顯而易見,廣大民眾也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不少“重磅紅利”。近期,9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中小學老師基本工資漲10%、農民工工資保持10%的增速等諸多紅利引人矚目。但與此同時,部分民眾卻偏偏盯上了公務員漲工資的消息,“6省份公務員漲工資,基本工資最高漲近3000”的醒目報道,激起了網友熱議。一如先前,各行各業漲工資都能得到理解和支持,唯獨公務員漲工資,卻依舊罵聲不斷,這顯然很不正常。
“八項規定”實施四年以來,附加在公務員身上的各種“不理解”正不斷消逝,公務員的各種隱形收入、灰色收入大多早已無跡可尋,這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義,更是民心所向。顯然,民眾也已然理解到公務員群體的不易,因而這次的質疑,不再是針對公務員隱形福利,而是將企業員工工資與公務員工資作比較。因為多種原因,今年多地企業工資指導線標準有所下滑,這本是受經濟形勢的影響,與公務員漲不漲工資無半點關系。但即便如此,公務員漲工資的消息依然沒能逃離部分民眾的罵聲。
人社部近年來對公務員工資的調查顯示,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壓力大,但工資水平不容樂觀;诖,制定合理的公務員工資上調機制,規范各種津補貼,既有利于穩定公務員隊伍,也能切實保障公務員合法權益。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政府職能和各項審批逐年減少,公務員隊伍也在逐步精簡。壓力重、任務多、待遇低,已然束縛著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改革紅利的釋放,理應惠及公務員群體。
民眾指責背后,反映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一者,從嚴治黨的戰略還要不斷深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及時砍掉各種不合規定的補貼,在此基礎上的公務員工資增長機制才能真正得人心。二者,企業也應釋放更多紅利給員工。自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2016年企業整體減稅將超過5000億元,企業發展的負擔輕了,企業員工的待遇也應得到保障。三者,公平公正社會秩序的建立還需持續發力。民生福利無小事,民眾的不理解,也給當前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即要不斷讓更多的民眾充滿“獲得感”。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