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服務年限”就能留住山區公務員?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訊:前不久,2017年的國考筆試落下帷幕,百萬人參加了筆試,競爭不到3萬個崗位。但是,在2017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報名中,仍有不少崗位鮮有人問津,甚至無人報名。這些無人報名的職位集中在山區,像門頭溝區清水鎮、潭柘寺鎮、大峪街道。清水鎮政府的“辦公室”一職招聘條件還寫著“最低服務年限為五年”。
相關文章
城里的好崗位數百人競爭,偏遠的山區崗位則無人問津;城里部門人滿為患,基層則長期招不滿人,鮮明的反差,充分反映出公務員隊伍的發展現狀。且不談西部偏遠落后地區,就連人人擠破頭都想進入的北京,部分山區公務員崗位也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使得當地不得不在“服務年限”上設門檻,企圖緩解公務員流失尷尬。顯然,這不是長久之計,也非治本之策,難有立竿見影之效。
能通過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都是些優秀的大學生,知識文化、思想素質相對來說較高,從本意來說,大家都向往條件安逸、環境舒適的城里上班,到鄉鎮上班,更多是一種不得已的抉擇。如果鄉鎮條件太差,或者路途太遠,一些人適應不了,便會選擇離開。
誠然,現在全國多數省市在招考鄉鎮公務員時,都加上了最低服務年限要求,一般是5年,這也是不得已這舉。否則,一些有關系、有背景之人便會把競爭相對相弱的鄉鎮,作為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跳板”,上班幾個月或者一年,便通過各種關系調往城里,使得鄉鎮的公務員隊伍難以穩定,工作也會受到影響。
可以看出,設立“最低服務年限”的效果是明顯的,直接打擊了報考人員的積極性,造成城里崗位人滿為患,鄉鎮崗位無人問津。山區崗位招不到人,招不滿人,也就再正常不過了。試想一下,最多每周能回一次城,兩三個小時的路程,戀愛都難以維持的地方,如何能留住年輕人?尤其是外地的人員。
其實,破解山區招人問題,不妨轉換思路,與其設置“服務年限”強行留人,不如放寬條件增加吸引力。比如,在招考對象范圍上,要求考生必須是本地戶口;對一些技術性崗位,不妨將學歷標準降代為中專;在待遇方面,加大對偏遠地區的補貼力度,還可以將本地招考者的年齡適當放寬等等。
(稿源:荊楚網。作者觀點與本站無關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