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務員網兩會熱詞解讀1:節用裕民,政府要過緊日子
在公務員考試中,命題人歷來是傾向于結合時政熱點命題,無論是行測常識題、言語理解題,還是申論,都是結合時事熱點來選擇命題考查點,因此最新時政要有所了解。全面備考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可參考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點擊訂購)。
【原文摘要】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壓縮非重點支出,減少對績效不高項目的預算安排。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評析】
聚焦全國兩會、關注報告熱詞。今年出現一個熱詞是“節用裕民”。節用裕民這個熱詞,來自于《荀子·富國》“足過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藏其余”,意思是講政府要節約費用,使民眾富裕。之所以當今成為熱詞,就是想讓政府把行政開支壓縮下來,更多的財富和開支用到民生的支出上。
【綜合分析】
“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不僅體現出了領導人心懷全局、站位高遠,更讓人看到了希望。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重拾艱苦奮斗作風。我們黨靠的就是艱苦奮斗起家,也靠它不斷發展壯大。少了這個優良傳統,過去的民族獨立和今天的國家發展,都是一句空話。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政治清明,打造廉潔、透明政府的方向,
“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不只是花錢方式的轉變,更是執政理念的轉變。政府作為社會財富的分配者,如何“分蛋糕”,就是執政思路和利益的導向。如果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就是在真正改作風、減開銷,就是把更多的財力用在支持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改善民生上,這就為構建廉潔和為民的政府提供了保障。是給老百姓花錢多,還是給政府工作人員花錢多,就是考驗執政者如何平衡利益的風向標。
當然,“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也不一定就意味著行政開支越少越好,而是應該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預算。該花的錢還是要花,政府的工作成本也很大,在花錢這件事上,也不能一味加以批評。但如果政府的財政收入多年來持續增長,行政開支居高不下,超過了GDP的增長,跑贏了人均收入,那就顯得有問題了。如果政府的正常開支,沒有超過合理的范圍,想必公眾也定會理解。
如今,在中央八項規定等各項紀律面前,在“三公”消費上確實比過去有所收斂。但是,要想讓“政府過緊日子”成為常態,必須防止公款亂消費的回潮。因此,還要警惕“緊日子很快就過去”的舊有思維,真正把“政府要過緊日子”作為常態工作來抓,“政府要過緊日子”是一句貼心話,更是惠民之舉。只有把此話當作一種追求甚至一種信仰,才能達到透明、陽光、服務型政府應有的境界,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樹立自身好的形象,也才能使人民滿意。
【對策措施】
首先,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切實增強節儉意識,特別要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精打細算過日子,絕不“瞎折騰”,絕不亂花錢,真正做到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該花的錢也要省著花,向老百姓交出一本能看懂的“明白賬”,確保財政資金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次,要不斷提高財政資金效益,集中財力辦大事,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尤其要切實強化過緊日子的思想,在加強財政收入管理、做到應收盡收的同時,更多在強化支出管理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創新財政工作理念,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不包攬由市場解決的事務,多做“托底”、“補短板”的事情,提高資金的支出效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
再者,要切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切實將“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貫穿到財政管理的各個環節,切實解決好財政支出碎片化、部分財政資金沉淀的問題,真正用“制度籠子”來管住政府的“錢袋子”。不僅讓民眾能夠輕而易舉地進行監督,而且要保障監督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最后,政府“過緊日子”決不能停留于喊口號,更不能止步于短期實踐,須將過“緊日子”當成一種“新常態”,融入“一盤棋”進行統籌管制。當務之急,政府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增強節儉意識,以身作則、作出表率,既過好“緊日子”更過緊“好日子”,讓過“緊日子”切實為人民群眾贏得真正的“好日子”。
【文章寫作】
政府帶頭厲行節約 夯實民生改善基礎
行政成本過高、公務開支不合理、不透明,歷來是我國政府工作中的一個體制性問題。為應對偏冷的經濟形勢,防止經濟硬著陸,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出了一系列號召,落實八項規定,壓縮行政開支,推動政府節約,這對于集中力量改善民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受國際需求減少、出口下滑、內需提振乏力、實體經濟不振等因素影響,當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最突出的是群眾收入水平跟不上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亟需政府加大投入。在財政支出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加大民生投入就需要政府節省一部分行政開支。各級政府只有帶頭節約,才能保證財政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投資,擴大內需,改善民生。
李克強總理就任伊始就曾提出:“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他指出:“民生支出是剛性的,不能減,只能增,那就需要削減政府的開支。”在一部分群眾生活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政府帶頭節約,縮減公務開支是團結群眾、凝聚民心的需要。
越是困難時期,政府越是要與群眾同甘共苦,避免脫離群眾,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鞭策自己,以解決群眾疾苦為己任,把群眾的困難作為嚴格要求自己、高標準做好工作的動力,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帶頭過緊日子,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政府工作人員,不僅要努力節約行政開支,降低行政成本,還要特別重視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把民間的一枝一葉、風吹草動,都作為群眾疾苦的反映,認真來對待,踏踏實實地為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服務。
要針對當前公務消費不合理、不透明、浪費嚴重的問題,從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強化權力監督和制約入手,大力推動制度建設,規范公務消費行為,從源頭上遏制和防范行政成本浪費與公務消費腐敗。
節約是應對經濟緊縮的一項必要舉措,又是黨和政府機關建設中的一項永恒主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節約經費保障民生開支,不僅能使政府成為社會節約的表率,帶動節約型社會建設;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政府對群眾的凝聚力、群眾對政府的向心力,讓群眾看到日子實實在在的變化,從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使全社會與政府同心同德,共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目標。
【關注理由】
2013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第一次提出了“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的要求。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再次號召“政府要過緊日子”,繼續強調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等,就可窺見中央政府帶頭治理公款消費亂象的決心。可見,節用裕民、壓縮行政開支、加強節約型政府建設仍是本屆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來說需要重點關注。平時,考生要加強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政策學習和了解,做好儲備積累,對于申論考試中政策理論背景的掌握運用和規范用語表述都有著一定的提分作用。
而且,近年來,各省考申論命題也多次出現政治類主題,比如對簡政放權、廉潔政府建設、政府科學政策制定、惠民政策等主題的考查,并且,“政府過緊日子 百姓過美日子”的主題在2013陜西公考真題中出現過,時隔多年,作為一項政府不斷強調的政策制度,不排除再度出現在公務員考試中的可能,因此,需要引起廣大考生的注意。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