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務員網兩會熱詞解讀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在公務員考試中,命題人歷來是傾向于結合時政熱點命題,無論是行測常識題、言語理解題,還是申論,都是結合時事熱點來選擇命題考查點,因此最新時政要有所了解。全面備考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可參考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點擊訂購)。
【原文摘要】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完善就業政策,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實施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劃,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切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加大就業援助力度,扶持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就業這一民生之本,讓人們在勞動中創造財富,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報告同時指出,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是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的有效方式,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的現實渠道,要不斷引向深入。新建一批“雙創”示范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使各類主體各展其長、線上線下良性互動,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廣泛深入地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發展生態明顯優化,市場活力不斷釋放。
“雙創”對去年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帶動了新增就業崗位的增加,同時“雙創”平衡了供需,擴大了有效供給,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政府接下來將從多個方面推動創新創業向縱深發展,更好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綜合分析]
“雙創”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去年以來全國掀起了“雙創”的熱潮。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廣泛深入地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發展生態明顯優化,市場活力不斷釋放。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創業投資領域募集資金量,去年是前年的1.79倍。目前,據有關機構測算,我國早期創業活動指數為12.84,在全球主要國家當中位于前列。
“雙創”在孵化企業、帶動就業、提升產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去年,每天新設立的企業是1.5萬家,如果加上個體工商戶等,每天是4萬多家,市場主體在“雙創”的促進下迅速增長,全國市場主體去年年底已經達到8700多萬戶。“雙創”帶動了就業。2016年初創企業新增招聘崗位數超過了240萬,對新增招聘崗位的貢獻率達到了18.7%。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率也明顯提高,去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到61.5萬人。參與分享經濟、網絡經濟服務的人,都是幾千萬為基礎,最活躍的分享經濟、網絡經濟都和“雙創”密切相關。“雙創”還提升了產業。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去年增長率分別達到10.8%、10.5%,比整個規上工業的增長率6%高出4個多百分點。“雙創”平衡了供需,順應了消費需求升級趨勢,提供了大量的新產品、新服務,擴大了有效供給,滿足了多樣化的需求。
當然,創新創業當中也存在一些初創失敗的問題,這是世界各國都難以避免的問題。作為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要傾力支持創業、寬容創新失敗,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氣氛。目前,國家成立了推動“雙創”發展的部際聯席會議,由發展改革委牽頭,28個部門參與,各個地方也很重視“雙創”,特別廣大創新創業者衷心擁護。不僅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大學生創業熱情很高,大中型企業也推動設立創新創業平臺,像海爾這些大企業,也都適應網絡經濟,推動創新創業。科技領域更是創新創業的重點領域。
[對策措施]
從五個方面推動創新創業向縱深發展,更好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一是改善環境,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要激活個人和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
二是強化基礎,再建設一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鼓勵企業和單位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發揮好國家和地方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特別是要鼓勵企業更多增加研發投入,國內比較好的企業、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都是主動增加研發經費的,不僅銷售一批產品、生產一批產品,而且研究一批產品、儲備一批產品。
三是彌補短板,抓好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創新平臺的建設,尤其是要重視企業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提高創新發展的支撐能力。
四是培育新動能,推進實施“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戰略,支持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五是要加快一批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中國制造2025”,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的方向發展,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范文賞析】
文章重要位置設計
[精彩標題示例]
1.下好大學生創業這盤棋
2.讓大學生就業有“助” 創業有“路”
3.讓大學生創業可望又可即
4.讓創業“翅膀”帶動夢想飛行
[精彩開頭示例]
1.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開始把創業當做“另一種就業方式”。對于我國實際而言,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不僅可以轉變青年人的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解決當前的就業難題,而且能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好創業教育這篇文章,可謂正當其時。
[精彩結尾示例]
1.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與機制,提升中國青年“創業力”,對提高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對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無論是社會還是高校,對畢業生創業應該是從根本上培育他們創業的理念、促成他們主動地創業,而非由于擔心畢業生就業率低而想著通過讓學生畢業前的暫時“被動就業”“甩包袱”。如果高校真的抱著“甩包袱”這樣的心態促成畢業生就業,畢業生可能很快就會遭遇創業失敗、成為待業青年,進而產生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
【關注理由】
就業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近幾年常考的一個考試題材,而且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體現出了國家對于就業、創業、創新等方面的高度重視。縱覽近兩年的考試情況,在2016年4月23日多省聯考真題就從“眾籌、創業”角度命題出現過,2017北京公考從“創新、冒險”角度命題,2015年山東公考B從“企業創新發展”角度命題,2015年深圳AB卷分別從“優化創新”“創新、創客”角度命題,等等,體現了這一新興事物頗受考官的青睞和重視,它代表了一種新興的潮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走向,因此屢屢被選中為命題材料,可見其重要性。因此,考生還需要對該主題進行重點關注,不可因其多次考過而就心懷僥幸。另外,從命題角度、考察的方向上,也要拓展思維,以“就業、創新”為中心,多找和其相關的內容,發散性思維,擴展知識面和知識儲備積累。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