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治理大城市病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治理大城市病。要想申論成績好,關注熱點不可少。云南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 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治理大城市病

背景鏈接
2017年3月,北京市為治理“大城市病”,列出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拆除違法建設等9項具體任務清單。計劃全年壓減燃煤300萬噸,把燃煤降到700萬噸以內,重點治理高排放車、工業污染和做好清潔降塵;年底前消除141條黑臭水體,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基本完成城六區建成區污水管網建設;拆除違建4000萬平方米,實施100項疏堵工程,加快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我國大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大城市病”也隨之而來——交通擁堵,供水供電供氣緊張,空氣質量差,生活垃圾圍城;公眾休閑場所不足;管網建設不合理,城市應對惡劣天氣能力不足;房價高企等等。對此,公眾有怨言,政府很頭疼,城市發展面臨巨大困擾。
【標準表述】
[內涵]
城市病,往往又叫做“大城市病”,實際上是指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人口及其相關要素向大城市過度集聚而引起的一系列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問題。它們所帶來的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綜合在一起,就叫被形象地稱之為“城市病”。這是世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通病”。
[問題]
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如“十二五”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長50萬人以上,幾乎相當于國外一個大城市規模,人口無序增長導致城市不堪重負。
二是交通擁堵。北京中心城區交通日出行總量達到了4454萬人次,早晚高峰路網平均時速25.8公里,工作日擁堵持續時間接近2小時,人均通勤時間居全國首位。特別是中心區域功能過度集中,全市71%的產業活動和71.8%的從業人員集中在城六區,如果功能和產業在中心城區繼續集聚,交通擁堵只會更加嚴重。
三是從資源能源看,水資源短缺能源匱乏。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00立方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20。北京市約70%的電、40%的成品油、98%的煤炭、100%的石油和天然氣均需外部供應。如果繼續發展“大而全”的產業體系,城市正常運行甚至安全穩定都會受到影響。
四是從環境看,大氣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空氣質量遠未達到國家新標準,PM2.5污染治理成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垃圾處理、水環境治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內涵促降”模式有待深化,環境秩序管理仍需加強。
[原因]
“大城市病”之所以越演越烈,與城市管理的不科學、不精細有直接關系。比如,有些城市規劃不科學、不合理,只看眼前,只注重短期效應,城市功能錯位;有些城市管理粗放,缺乏通盤考慮,一個市長一個想法,規劃無序,新舊問題疊加;有些城市片面追求大城市的集聚效應,對一些可能帶來的后果考慮不周;有些城市過分重視經濟利益,忽視了社會、文化的協同發展,導致城市的核心功能不突出,某些附加效應被放大。
[對策措施]
一是治理環境污染。要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要堅持標本兼治和專項治理并重、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協調、本地治污和區域協調相互促進,多策并舉,多地聯動,全社會共同行動。
二是緩解交通擁堵。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三是抑制房價。總的方向是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要總結我國住房改革發展經驗,借鑒其他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設的規律性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統一、規范、成熟、穩定的住房供應體系。要千方百計增加住房供應,同時要把調節人民群眾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經濟、適用、環保、節約資源、安全的住房標準體系,倡導符合國情的住房消費模式。
四是為水源短缺開良方。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另外,還需要全社會增強水危機意識,節約用水,從每個人做起。
五是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改革城市管理體制,理順各部門職責分工,嚴格安全監管,健全城市應急體系。”
【寫作素材】
[標題]
解決大城市病 規劃可更開放
治理城市病 要吃藥更要健身
[開頭]
示例一
交通擁堵、房價高企、霧霾圍城的當下,“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病”如何來“把脈”、怎樣來“開藥”,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的確,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城市病”這一世界性難題,在中國的生成、發病、治療也不會是一時之功。
示例二
我國大城市的數量不斷增加,“大城市病”也隨之而來——交通擁堵,供水供電供氣緊張,空氣質量差,生活垃圾圍城;公眾休閑場所不足;管網建設不合理,城市應對惡劣天氣能力不足;房價高企等等。對此,公眾有怨言,政府很頭疼,城市發展面臨巨大困擾。
[結尾]
示例一
一個城市一張“臉”,一個城市一個“魂”。每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發展軌跡,治理“大城市病”應圍繞城市的定位,精準確立大城市的功能定位,精準制定城市的發展規劃,精準布局城市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路線。本著“對城市發展有推動、對市民利益有保障、對公眾利益有助力”的原則,去弊興利,為廣大城市居民提供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
示例二
如果,更多城市人選擇公交出行;如果,更多私家車主選擇拼車;如果,更多人們參與治污;如果,更多市民追求綠色生活……那么,情況必然會有極大改善。城市再大,也是一個個小我組成的,如果大家都不怕麻煩、肯擔責任,這就像每個細胞都健康、有活力一樣,就算得了高血壓,也不必太害怕。
相關閱讀: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