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卷:閱讀理解<431>
一個人買了一個鳥籠放在自家客廳里,過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養。因為,即使他本人長期面對空鳥籠不感到別扭,可是來訪者卻不然,幾乎所有客人面對空籠子都會產生好奇和疑惑,主人會為必須反復解釋而不勝其煩,最后只好丟掉鳥籠或者真的買只鳥回來。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對這段話理解錯誤的是( )。
A.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所以“鳥籠效應”是必然存在的
B.掛鳥籠本身不說明什么,但是有了一個鳥籠,主人就有可能買一只鳥與之相配
C.“鳥籠效應”是指,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受制于強大的慣性思維,而缺乏邏輯思維
D.鳥籠里應該有鳥是人們的思維定勢,人們見到鳥籠就一定會聯想到里面應該有鳥
在所有形式的廣告中,83%都只專注于吸引我們的視覺,實際上,聽覺的效果也同樣強大。不過現今廣告商利用的聽覺優勢只是九牛一毛,回顧以往,廣告指借助其歌曲和口號來吸引我們的耳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聲音——像煎牛排的滋滋聲、嬰兒的笑聲和那些我們不由自主就被吸引的響聲,把這類東西融入到一個廣告中,或許我們會無法抗拒廣告的魅力。
這段文字要傳達的主要意思是( )。
A.廣告中注入日常生活的聲音可能會更具有吸引力
B.目前廣告商只是利用視覺上的優勢來做廣告
C.增加廣告的魅力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聲音
D.廣告應該充分考慮人們的聽覺和視覺上的感受
2010年,研究人員在富含砷的沉淀物中發現了一種怪異的生物體,這種被命名為“GFAJ-1”的細菌可以在富砷少磷的試驗環境中茁壯生存。研究人員稱,這種細菌已經將砷元素取代磷元素的位置,改寫了自己的DNA。由此,有人認為生命法則已經被推翻。然而,最近的研究否定了這個結論,雖然這種細菌確實可以存活于2010年實驗所描述的環境中,但是當磷元素的數量減少到比當時實驗中的數量還要少時,“GFAJ-1”細菌就無法存活,此外,在“GFAJ-1”細菌的DNA中并沒有發現砷元素的存在。可見這種喜砷生命的存在同樣需要磷元素,只不過需求量極少而已。
文中的“生命法則”是指( )。
A.DNA是不可能被改寫的
B.生命依賴于特定環境
C.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
D.喜砷生命同樣需要磷
一位智者這樣說過:“你必須寬容三次。你必須原諒你自己,因為你不可能完美無缺;你必須原諒你的敵人,因為你的憤怒之火只會影響自己和家人;在尋找快樂的路途中,最難做到的或許是你必須原諒你的朋友,因為越是親密的朋友,越能于無意中深深中傷你。”我們常常是對別人太嚴厲了。每個人都在企圖證明:我是對的,而你錯了。能裝下別人或自己的缺點,才能裝下整個世界的風雨。我們寬容了別人,同樣是自我的賜福。
這段文字主要是論述( )。
A.寬容是一種美德
B.寬容是一種博大
C.寬容是人一生中的福氣
D.寬容是自我的賜福
盡管,嚴格按照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行政決策可以減少失誤,達到精確,但是,決策畢竟是人的行動,人并不是像機器那樣按照規律運行、按照規律生產產品。
這段文字意在告訴我們( )
A.行政決策過程中人的主觀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B.人的主觀性常常是造成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
C.作為行政決策的主體,人需要規范自己的行為
D.科學的思維方式是實現行政決策科學化的前提
1.答案:
解析:
此題考查細節判斷。據材料“>一個人買了一個鳥籠放在自家客廳里,過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養"可知,選項B正確。據材料“>幾乎所有客人面對空籠子都會產生好奇和疑惑”可知,在人們的意識里“鳥籠只有養鳥之用,有鳥靈就必須有鳥”。也就是說人們見到某種情景后,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與該情景有關的主觀的判斷,即“思維定勢”或“慣性思維”。故C、D項正確。
“鳥籠效應”不是說明事物普遍聯系的道理,也不是必然存在的,A項說法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屬于表面主旨題。
文段先是敘述了廣告商利用聽覺優勢做的不夠,然后說人們會受到日常生活中聲音的吸引,最后總結“廣告中融入日常生活聲音可能會更有吸引力”。由首句“實際上”、”不過“轉折詞也可以總結出"聽覺效果強大,但目前利用不充分"意思,故A項符合題意。B項原文有提及,但不是主要意思;C項過于絕對,文中只是一個建議,并不一定會導致魅力增加的結果。D項文中沒有提到聽覺視覺都要考慮。
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解析:
據提問知此題屬于詞語指代題。
據“生命法則”定位在文章第三句,細菌不靠磷元素也能生存,有人認為生命法則被推翻。接著下文通過另一個試驗推翻了這個觀點,文末點明主旨,喜砷生命的生存同樣需要磷元素,只是量的多少。可見磷元素對生命依然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并沒有被推翻的“生命法則”。故C正確。
A項在另一個證明生命法則沒有被推翻的試驗并沒有提到DNA,故排除。B項依賴特點環境表述不明確,排除。D項過于表面化,不符合生命法則這個名稱的意思。
因此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解析:
本題為表面主旨題。
材料共引用了“三種寬容”,但歸根結底,三種寬容都是為自己好,寬容自己是對自己好,“>寬容了別人,同樣是自我的賜福”,故D選項正確。A、B、C選項表達上沒有錯,但未抓住材料重點。
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解析:
>據提問可知該題為隱含主旨題。
>根據文中轉折詞“但是”,可知重點在其后面的內容“決策畢竟是人的行動,人并不是像機器那樣按照規律運行,按照規模生產產品”可知,決策的精準度其實和人的主觀因素有關,A項表述符合文意,故>正確答案為A。
>文中“嚴格按照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行政決策可以減少失誤,達到精確”,只是講主觀性可以減少失誤,因此B項錯誤,排除;文段中講到“人并不是像機器那樣按照規律運行”說明人是不可能像機器一樣“規律”,因此C項表述不準確,排除;根據關聯詞“盡管……但是”可知,盡管科學的思維可以減少失誤,但是人不能像機器一樣“規律”,因此D>項>錯誤,排除。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