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扶貧”與“扶智”并重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扶貧”與“扶智”并重。要想申論成績好,關注熱點不可少。云南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扶貧”與“扶智”并重
【范文展示】
“扶貧”與“扶智”并重 “物質”與“精神”齊飛
從現在放眼2020年,中華民族肩負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光榮使命,承擔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重要任務。近五年,我們注定要闖關奪隘、攻堅克難,在新的歷史畫卷中留下光輝一頁。
然而近期在全國各地的扶貧工作中,舍本逐末的現象卻頻頻發生,重“輸血”輕“造血”、重“扶貧”輕“扶智”、重“物質”輕“精神”。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態不僅無法實現真正扶貧、精準扶貧,更會拖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正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在扶貧過程中,我們要處理好“扶貧”與“扶智”的關系,做到“本”“末”兼顧。
在“精準扶貧”中,當務之急是要“扶貧”,以實現“物質脫貧”。其實早在2001年,中國已經總體步入小康社會,人均GDP達到817美元。可是之后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當時的小康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概括而言就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協調。”一句話“不全面”道出了“全面小康”道路上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再加上本身的“低水平”,讓物質脫貧成為了當務之急。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對貧困群體的物質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在“精準扶貧”中,治本之策是要“扶智”,以實現“精神脫貧”。 不可否認,大量的扶貧物資確實幫助貧困群體解了燃眉之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會制約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意識,弱勢群體中“坐等靠”的惰性思想日趨嚴重。只富“口袋”不富“腦袋”的扶貧方式,其效果僅是過眼云煙,山村返貧現象順理成章。《老子》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注重技能提升,讓扶貧對象能夠自食其力,才能讓貧困群體在精神上站立起來。由此可見,扶貧的長久之計理當是“輸血”、 “造血”并駕齊驅,提供資金幫扶的同時,更應加強教育指導,給予技術支持,增強貧困人員的就業能力,讓他們過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追逐“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征程中,我們必須銘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全面”。在中華民族追夢的道路上,貧困群體不能落下。這也為當下的扶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在扶“本”、“本”“末”兼顧,要注重“扶智”、看重“精神”、側重“造血”,以真正創新扶貧理念和方式。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添磚加瓦。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