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因果文段在片段閱讀中如何巧妙使用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因果文段在片段閱讀中如何巧妙使用。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中的主觀題包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兩類題型。主要內容就是概括,中心思想就是主旨。專家認為做這類題目有一些原則需要把握:
相關文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最新版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仔細研讀下文>>>2017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語:因果文段在片段閱讀中如何巧妙使用
因果文段在行測考試中所占幅度不多,但技巧性很強。雖然我們都知道因果文段一般果比較重要,但怎么快速找到這個“果”,怎么理解這個“果”,有沒有什么情況下因比較重要等等,都是我們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在此,專家來給大家說說因果文段的兩種常見考法。
(一)對結果的強調
有些片段,往往喜歡在最后一兩句來“果”的總結詞,比如“所以”、“因此”、“于是”……。這個時候,當然大家都知道重點句是哪一句了。但大家能在做片段的時候,可以先掃一眼段尾,因為往往這時候我們能直接發現最后一句就是我們要的句子,這樣能大大節約我們做題的時間。
例1:一個體系中的各種制度具有戰略互補性,某一項或幾項制度發生變革,其他的制度要么進行相應的變化,要么就會與新制度難以配合,對新制度的實施產生阻礙。因此,制度變革本質上就應該是整體推進的,雖然在事實上可以分步進行,否則,就會存在巨大的制度運行成本。
下列對文意的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各種制度之間具有戰略互補性
B.實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礙
C.制度變革應整體上推進,可分步實施
D.實施新制度運行成本巨大
【答案】C。解析:文段由一個體系中各種制度之間的戰略互補性,推出制度變革的規律,即制度變革本質上應該是整體推進的,雖然在事實上可以分步進行。與此一致的為C項。
當然,如果我們能直接看到最后一局,可能更快選到答案,尤其是在長篇片段中。
例2:人們在對自己說過的錯話或做過的蠢事表示懊悔時,會問自己是哪根神經搭錯了;對于別人突然之間不可思議的舉動,人們也會說他是不是“搭錯神經了”。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由此形成1000多個觸點,這些觸點形成無限多樣的回路,產生無窮無盡的思想。當我們產生一個意念的時候,腦中的一些神經細胞便會釋放出與該意念有關的神經傳遞素,把訊息傳送給其他神經細胞。所以,當一些神經細胞錯誤地把帶有特定意念信息的神經傳遞素傳給非目標細胞時,就會形成錯誤的思想網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搭錯神經”了。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大腦中意念的產生機制是極其復雜的
B.神經細胞在意念傳遞過程中起橋梁作用
C.人的某些錯誤行為是可以原諒的
D.“搭錯神經”是有科學依據的
【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搭錯神經”這個話題,接著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和過程,由此可知,人們常說的“搭錯神經”是有科學依據的。D項與此相符。A、B、C三項均非文段主旨所在。故本題答案為D。
這一題,如果我們能看到最后一句的那個果的標志,直接鎖定答案的主題詞是講“搭錯神經”,這一題會做的更快。
(二)對原因的強調
當然,并不是所有因果都強調結果。有些題目往往會伴隨有“之所以……是因為……”、“究其原因是……”等詞語,這時候,原因會比較重要。我們看看強調原因的一些題目。
例3:說到網絡閱讀的趣味,有的網絡小說的讀者分析自己之所以“迷”網絡小說,是因為現在的一些網絡小說在商業化模式的運營下,情節設置比較引人入勝,就像說評書一樣,關鍵時刻總是需要聽下回分解,讓人欲罷不能,“讀網絡小說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它就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網絡小說大部分都是‘一次性閱讀’”。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網絡小說成癮的原因 B.網絡閱讀成為新的娛樂方式
C.網絡小說為什么能吸引人 D.現代小說通過什么途徑傳播
【答案】C。解析: 文段圍繞網絡小說展開,B項“網絡閱讀”、D項“現代小說”均脫離主題,首先排除。A項“成癮”程度過重,在文中沒有體現,排除。故答案選C。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