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卷:邏輯判斷(406)
現在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實際上不會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因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應量上升,植物就會更大量地消耗該氣體,所以它們會長得更高大,繁殖得更茂盛,那么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終將保持穩定。
下面( )項如果正確,將最嚴重地削弱這一結論,即目前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會引起溫室效應。
A.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時,海水就會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
B.植物腐爛時會產生甲烷,這是另一種能顯著地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
C.從工業革命開始時起,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引起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
D.二氧化碳含量在地球的歷史中多次上升或下降的事實說明有一些能逆轉溫室效應的生物作用
古希臘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例如:泰勒斯是天文學家,他確定了1年有365天,曾預言不定期一次日蝕;阿那克西曼德制造過日晷等儀器,還制作過海陸地圖。
據此,可以推出( )。
A.有些自然科學家是古希臘哲學家
B.有些自然科學家不是古希臘哲學家
C.古希臘自然科學家都是哲學家
D.古希臘哲學家都是天文學家
A.(1)和(2)
B.(1)和(3)
C.(2)和(3)
D.(1)(2)(3)
不必然任何經濟發展都導致生態惡化,但不可能有不阻礙經濟發展的生態惡化。
以下哪項最為準確地表達了題干的含義?( )
A.任何經濟發展都不必然導致生態惡化,但任何生態惡化都必然阻礙經濟發展
B.有的經濟發展可能導致生態惡化,而任何生態惡化都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C.有的經濟發展可能不導致生態惡化,但任何生態惡化都可能阻礙經濟發展
D.有的經濟發展可能不導致生態惡化,但任何生態惡化都必然阻礙經濟發展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報告,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后,1983年中等家庭收入比1982年增加了1.6%。通常情況下,隨著家庭收入上升,貧困人數就會減少,然而1983年全國貧困率是18年來的最高水平。人口普查司提供了兩種可能的原因:影響深、持續時間長的1981-1982年經濟衰退的持續影響;由婦女贍養的家庭人口數量和不與親戚同住的成年人數量的增多,這兩種人都比整體人口更加貧困。
這個報告能得出以下哪個結論?( )
A.全國貧困率在18年里一直穩步增長
B.如果早期的經濟衰退仍帶來持續的影響,那么全國貧困率會升高
C.即使人口中有些家庭收入下降或未增加,中等家庭收入依然可能增加
D.中等家庭收入受家庭形式變化的影響比受國民經濟擴張或衰退程度的影響更大
1.答案:
解析:
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
論點:目前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會引起溫室效應。
論據:因為如果二氧化碳的供應量上升,植物就會更大量地消耗該氣體,所以它們會長得更高大,繁殖得更茂盛,那么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終將保持穩定。
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
本題論點和論據存在因果關系,所以需要削弱論點。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加強論點,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夠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B項削弱論點,植物消耗二氧化碳長得更茂盛,但植物都會有腐爛的時候,腐爛時產生的甲烷會引起溫室效應,說明雖然二氧化碳的濃度保持穩定了,但是能引起溫室效應氣體的濃度并沒有改變。C項跟溫室效應無關;D項說的是二氧化碳的歷史數據,不能直接否定“目前釋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不會引起溫室效應”的問題。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解析:
3.答案:
解析:
第一步,找論點,列論據:題干的論點是“即使能夠吸引到50億元的資金,這一愿望也未必能實現”,論點的是“無論能否吸引到50億元資金,都不實現增長四個百分點的愿望”;此題沒有論據,前面的“去年吸引國內外投資23億元,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兩個百分點。今年有人提出如果吸引到50億元的國內投資,該地的國民生產總值將可以增長四個百分點”是有些人的看法,而此題的論點是對這些人的反駁。第二步,運用加強技巧選擇答案:“(1)去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兩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說明生產總值的增長是因為國際形勢,而不是因為吸引投資,即投資不能帶動生產總值的增長,通過增加論據加強了論點;“(2)該地今年很難吸引到50億元的國內外投資”,此題的觀點是“無論能否吸引到50億元資金,都不實現增長四個百分點的愿望”,所以(2)對觀點沒有任何加強的作用;“(3)該地不具備支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四個百分點的條件”,同樣是通過加強論據來支持“不能實現增長四個百分點的愿望”。因此,本題答案為B項。
4.答案:
解析:
本題屬于翻譯推理型,主要考查模態推理。對于第一句話“不必然任何經濟發展都導致生態惡化”,調整模態詞可以得到“可能有的經濟發展不導致生態惡化”,進而移動否定詞后可以得到“有的經濟發展可能不導致生態惡化”。對于第二句首先將其調整為正序 “不可能有的生態惡化不阻礙經濟發展”,按照上面的方法可以得到“任何生態惡化必然阻礙經濟發展”。所以選擇D選項。
5.答案:
解析:
第一步:抓住題干的對象及其關系
第一句話強調“1983年全國貧困率是18年來的最高水平”,第二句話強調造成這種現象的>兩種可能的原因,一種是>1981-1982年經濟衰退的持續影響,一種是>由婦女贍養的家庭人口數量和不與親戚同住的成年人數量的增多>。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題干說>1983年中等家庭收入比1982年增加了1.6%說明>中等家庭收入有所增長,而>1983年全國貧困率是18年來的最高水平并不能說明>中等家庭收入的情況,題干沒有涉及>中等家庭收入所占比重,>因此即使人口中有些家庭收入下降或未增加,中等家庭收入依然可能增加,符合推斷。符合推斷題干中只提到1983年的全國貧困率為18年最高,但并不代表貧困逐年增加,A項不符合推斷。題千只是列出兩種原因,經濟衰退是其中的一種可能原因,并非一定導致全國貧田的升高,所以B項無法由題干推出。題干中提到了貧困率增加的兩種原因,并未分辨哪個因素影響更大一些,所以D項不能由題干信息推出。故正確答案為C。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