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共襄“環境美麗”的盛舉
云南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共襄“環境美麗”的盛舉
相關文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過去五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綠色發展局面喜人。”兩會上,生態環境保護是不少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不少人直指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的根源,共同思考、建言,為“美麗中國”而努力。
從代表、委員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不斷地攀升。的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被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更是體現在“綠色”的發展理念之中。過去,人們更多的是注重發展的經濟效益;而現在,人們更關注發展的高質量,渴望在實現小康的同時,也能有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為伴。
群眾有所呼,“兩會”有所應。代表、委員們深入基層,挖掘出“群眾環保意識”“地方指導投入”“污染整治防治”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甚至從城市管網、違規亂排、垃圾圍村等更為具體的角度建言。而這些缺陷、問題和短板,也正是來自廣大老百姓的主觀感受、真實訴求、殷切期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文明不斷得到滿足,而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新標準新需求也接踵而至,人們在“富口袋”的同時,也逐漸對“富腦袋”“富生態”提出更高要求。
時下,已經到了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時期,但不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維護環境的習慣還有待進一步養成,盡管大家都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擔當和作為中卻“落了下乘”,甚至認為環保是政府部門的事,污染排河、垃圾亂丟等現象依然存在。也有個別企業單位,依舊沒能轉變舊思想、舊觀念,懷著僥幸心理,尋求粗放利益,大行偷排亂排、“跑冒滴漏”之舉,置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生態環保需要而不顧。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直觀反映了生態環境保護形勢的嚴峻、壓力的空前,也更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由此可見,共襄“環境美麗”的盛舉尤須齊抓共管、匯聚合力。要強化思想意識,加大對保護生態環境理念的引導、氛圍的營造、思維的固化,讓追求“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思想自覺,真正轉變為參與環保、摒棄陋習、追求綠色的行動自覺,從養成基本的生態文明習慣抓起,拔除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苗頭。要深化源頭防范,對一切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關鍵指標加大防控力度、提高監測頻度、拓寬監管廣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對無視法律、無視責任的企業、個人“露頭就打”、從重處罰,倒逼污染企業的轉型升級。要克服短板制約,既要加大治污力度,及時排查、理順地區環境現狀,保障環境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強化污染物的處理能力,用釋放環境容量的務實之舉贏得生態的“休養生息”;又要找準升級之策,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和集約項目的引入,實現區域的“排毒養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藍、地綠、水清”成為美麗中國最亮麗的名片,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大的實惠。
文/儲旭東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