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與選調生有什么區別?
選調生是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的畢業生、選拔具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村官’到基層工作,并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簡稱,也叫“優大生”、“調干生”,經過考試直接錄用為公務員。這些畢業生將直接進入地方基層黨政部門工作。
報考流程:發布招考簡章→通知→報名→考試→考察→體檢→錄用→分配派遣→檔案轉遞→職位工作安排。
筆試科目
選調生筆試科目基本和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科目相同。大部分省市考查《行測》和《申論》兩科,也有部分省市考查《綜合知識》和《申論》。
1、什么是選調生?
就是各級組織部門有計劃的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的主要來源進行重點培養,從中挑選出優秀分子,逐級補充到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隊伍中去。這批畢業生簡稱“選調生”。
2、選調生和公務員的區別?
一般公務員招考的是非領導職務國家公務人員,選調生不僅僅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其重點是培養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同時,為縣(處)級以上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
3、為什么要招錄選調生?
二十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備,既有文化只是又有實踐經驗的年輕干部。把優秀年輕大學畢業生分配到基層工作,是加快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步伐,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戰略舉措,是遵循年輕干部成長規律、加速領導人才成長的有效途徑。
選調和公務員幾大區別
一是報名條件不同。選調生的報名條件除符合國家公務員的報名條件外,還要求是學生干部、有志于從事黨政工作、服從組織安排的本科以上優秀畢業生;
二是培養目標不同。選調生的培養方向主要是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
三是選拔程序不同。選調生的選拔包括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檢、考察考核等程序。四是培養管理的措施不同。選調生到基層工作后,組織部門將通過舉辦培訓班、抽調到上級黨政機關跟班學習,鼓勵參加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得力措施進行重點跟蹤培養,幫助選調生脫穎而出。
考上之后,公務員和選調生一般都有一年的試用期,不同的是試用期過后,不同于公務員直接上崗工作,選調生需要到基層工作鍛煉一段時間,一般是兩年,然后才可以參加全省的選調。組織人事關系和檔案背景與公務員的差異。選調生的組織人事關系屬于黨委組織部直接管轄,公務員的則屬于任職的行政機關的人事行政部門。這個差異是導致選調生升遷的速度大大快于公務員的一個重要因素。
選調生是省委組織部的后備干部,放到基層鍛煉,人事權歸省委組織部管轄,委托接收單位考評。調動范圍是全省建有黨組織的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人民社團。可以理解成一種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務員是針對具體職能的職位,人事權一般歸該單位人事機構或上級單位人事機構或人事廳管轄。一般只要有人事權的單位都有管轄權。調動范圍取決于人事歸屬單位,在該單位人事管理范圍內調動,比如你的人事管理權在市人事局就只能在市級或以下的政府機關或市直機關調動,而不能調往省級機關或平行及垂直單位,但達到副處級干部后不受此限制,可在全省范圍調動。
可以理解為選調生是先人后崗,公務員是先崗后人。
選調生如果分配在有編制的公務員崗位就自然而然成為公務員,無需考試直接提拔,但人事歸屬不變;如果分配在沒有公務員編制的崗位則納入所在市級機關組織部干部編制范圍,再視工作調動而定。
選調生的提拔一般采取借調方式,借調滿一年可轉入借調單位,有公務員崗位編制的不通過公開公務員考試直接提拔,借調單位可以是省級機關或該生所在市級組織部人事范圍內。
所謂選調生參加公務員考試主要是指跨區報考,比如報省直單位或其它地市機關,是主動報考而非單位看中借調,這種情況在選調生提拔中比較少,除非原工作崗位實在不愿繼續下去或覺得有十分難得的機會才會這樣,而且和一般公務員身份報考不一樣的是,公務員報考公務員必須在原單位工作達到一定年限,且報考前要和原單位脫離人事關系,考不上就會丟了工作;選調生不受任何條件限制,只要原單位同意報考且達到報考條件既可報考,考不上也可以回原單位工作。
選調生在一年的試用期過了之后就會進行定級。
總的來說,選調生提拔速度比公務員快得多,一般本科畢業定科員,碩研定副科,博研定正科。但相應報考條件限制也比公務員高得多,首先是一類大學應屆畢業生,其次必須是省內高校應屆畢業生或籍外省應屆畢業生。通常要求是黨員,學生干部,受過省級以上表彰,學習成績在同專業排前30%。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