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鄉村振興開啟幸!靶抡鞒獭
云南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鄉村振興開啟幸福“新征程”。
兩會期間,每次人大河南代表團審議結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都會留下來與其他代表繼續交流關于鄉村振興方面的話題,“聽到新概念、好想法,就上前請教,用心記下來,希望能在建設俺們村時用得上”。(3月19日 光明日報)
“三農”問題事關人民福祉,事關國計民生。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熱議鄉村振興,紛紛探尋鄉村振興的良策,引發公眾關注與期待。
“廣闊農村,大有作為”,鄉村振興無疑是破解社會主要矛盾的戰略選擇,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而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關鍵還是要解決好“錢、地、人”的問題。
推進鄉村振興重在引好資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是必經之路。推進農業現代化,資本介入無疑是“最佳路徑”。然而,由于土地流轉經營仍不能融資、林權等抵押貸款明顯滯后,農業保險不完善等因素,導致金融資本難落地。多方邊界厘清乏力,政策配套不夠、規劃體系不成熟等原因,導致社會資本下鄉風險大。而只有以財政為杠桿,加大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農業,才能讓農村真正富起來。
推進鄉村振興貴在盤活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生存權益最集中的體現。農村改革的主線就是要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要讓土地成為農民的“資產”,就得深化農村土地改革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穩定承包關系,盤活農村土地,通過全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股份合作制改革,流轉土地,增加收入,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才能讓土地成為農民增收的“聚寶盆”。
推進鄉村振興根在留住人才。“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目前,農村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空巢老人無人照顧,留守兒童無人管教,人才流失成為農村發展之痛。要讓農村勞動力回流,就得有支撐人才回流的產業。只有始終堅持一二三產業聯動、生產加銷售旅游一體、產村整合發展。既開辦好“農家樂”、又整體經營村,積極引進新產業,開創農村發展新天地,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而唯有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風尚,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還原鄉味,留住鄉愁,讓農民成為社會職業,才能讓農村成為人人向往之地。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鳴鏑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