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要看到“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邏輯錯誤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要看到“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邏輯錯誤。云南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仔細研讀下文>>>2018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要看到“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邏輯錯誤
3月26日,中國高層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就個人信息利用問題發表觀點稱:“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如果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愿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但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數據會讓使用者受益,他也愿意,我們就會去做,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這就是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在很多用戶隱私遭遇泄露,不斷接到莫名其妙的騷擾、詐騙電話的背景下,李彥宏的言論自然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特別在Facebook正因數據泄密門,遭遇自身有史以來最大危機之時,作為掌握大多數用戶個人信息的互聯網公司負責人,其觀點更會讓公眾產生個人隱私可能被隨意利用的憂慮。對此,互聯網企業及監管部門莫因“中國人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就高枕無憂,應以更強力度保護用戶隱私。
信息社會,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價值更加突出,可以幫助互聯網企業對用戶進行“畫像”,形成有利用價值的信息財富。這些信息自然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追逐對象,但這不代表其可以為所欲為,隨意獲取、利用個人信息。根據民法總則,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
現實中,很多用戶注冊網絡賬號或使用某個功能時,網頁會顯示一個或多個“協議”選項,并默認勾選。這可能就是“中國人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立論來源。殊不知,這種“愿意”帶有很大的欺騙和強迫成分。其一,商家未盡到明確說明和告知義務,未取得明確授權,而是“默認”用戶與其簽訂協議。其二,用戶被“默認”簽訂的是包含數十上百條晦澀難懂的合同文本,隱私收集條款則隱藏其中。在比店堂告示更隱蔽的方式下,用戶不可能看到隱私條款,更不可能有同意或不同意的選擇余地,而是直接掉進商家設置的陷阱中,被收割了隱私。
此外,為用戶提供便捷是互聯網企業的本質屬性,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立身之本。忽視用戶的便捷需求,必然會被淘汰。但為用戶提供便捷不代表必須收集、利用隱私,尤其是利用無關信息,如提供天氣預報功能的APP讀取用戶通訊錄就存在“流氓軟件”嫌疑。
也就是說,雖然現實中,用戶確實享受了便捷,“放棄”了隱私,但不合理的現實不能推導出相應的邏輯正確性。為用戶提供便捷并由此賺取利潤是互聯網公司存在的前提,不代表提供便捷必須以用戶放棄隱私為前提,更不代表人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如果打著“中國人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旗號肆意侵犯用戶權益,顯然低估了用戶的智商和容忍度。
總的來說,“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論調顛倒了邏輯和因果關系,忽視了孰輕孰重。必須強調,尊重并嚴格保護個人信息不被非法獲取、利用是互聯網社會的基本原則。互聯網企業應認識到這一點,不以提供便捷服務為幌子過度收集、利用隱私,以至于出現大數據“殺熟”這一荒唐現象。
監管者則應強化力度,重視維護用戶隱私,以更加公平合理的強制標準取代企業自行設置的隱私條款,確立非必要且合理不得收集原則,任何隱私的收集均應以服務用戶為目的。這樣才能讓互聯網企業少些肆意收集用戶隱私還宣稱“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的傲慢,避免人們的隱私被隨意“偷窺”、收割和“賤賣”。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