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彰顯公共政策的為民底色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彰顯公共政策的為民底色。要想提高申論的分數,考生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每天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申論高分范文的寫作;掌握一些寫作技巧。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仔細研讀下文>>>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彰顯公共政策的為民底色
公共政策一般由執政黨首先提出,行政部門加以實施。它的出臺、實施、執行、反饋往往會形成一個全鏈條,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政策的停滯或者擱淺。比如廈門、茂名等地的PX項目,南京六合區的垃圾焚燒項目,就是如此。所以,為了優化公共政策的各個環節,落實政府好意,政府行政部門應制定、解釋、執行好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開性、實效性。
了解好民意,制定好公共政策。政策的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政策要把民意請進門,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是維護小團體的私利。“網約車”在合法化之前,可以說是一塊改革的“硬骨頭”,飽受爭議。為了協調好不同主體的利益,政府行政部門深入各個城市廣泛調研,從各種路徑去了解司機、乘客等核心主體的利益訴求,在充分了解民意的基礎上,作出了“網約車”合法化的政策決定。如今來看,這一決策不僅讓各種爭議塵埃落定,也優化了社會資源的配置,真正發揮出了公共政策的作用。因此,出臺公共政策應基于民情民意,不可“拍腦袋”決策。
解釋好公共政策,讓其更備公開性。目前,我國公共政策在公開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弊病。一是缺乏過程的解讀,只有結果。二是公共政策的專業性過強,缺乏通俗而又接地氣的解釋。而這直接導致公眾不了解公共政策是基于什么樣的事實出臺的,更有可能導致公眾難以理解政策的真實意圖。久而久之,民眾會習慣性的質疑政府的公共政策。因此,政府部門應多與公眾情緒“交流”、與社會輿論“對話”、與利益群體“溝通”,出臺有過程、接地氣的公共政策,多一些通俗易懂的“官方回應”,少一些裝腔作勢的權威解讀,讓公共政策更具“公開性”,更有實效。
注重實效,執行好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執行不可“揠苗助長”,好事“蠻辦”“濫辦”,得系統地把握好政策出臺、實施、執行、反饋的整個鏈條,注重執行的實際效果,避免產生“負溢出效應”。例如,在落實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規定時,一定要做到以精準為導向,優化扶貧方式,既扶“志”也扶“智”,發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引導困難群眾早日脫貧,過上小康生活。又如,在治理環境污染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紙上“打響藍天保衛戰”,應在具體的實踐中,執行好環保政策,干出成績,讓天變藍,讓水變清,治理好環境污染問題。
“政策好不好,要看老鄉是哭還是笑。”好的公共政策能夠滿足老百姓的意愿,滋養民眾的理性乃至德性,更能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但要真正彰顯出公共政策為民的底色,就應制定好、解釋好、執行好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公開性、公共性、實效性。如此,公共政策才會更好地被民眾所接受、認可,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才會得以提升。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