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發展實體經濟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發展實體經濟。云南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仔細研讀下文>>>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發展實體經濟
發展實體經濟


【背景鏈接】
近幾年,實體經濟企業普遍遇到不小的困難。市場低迷、成本高企、資金緊缺,企業承受著多重擠壓。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把振興實體經濟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讓實業從業者振奮。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十九大報告中的這一新論述,讓從事實業者更有信心、勁頭更足。
2017年10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轉型升級。
【標準表述】
[權威論述]
工業化很重要,我們這么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習近平
中國是個大國,必須要做強實體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要虛實結合,以實為基礎。——習近平
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習近平
[原因]
一是由我國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經濟發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的競爭力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經濟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作為解決中國經濟當前關鍵短板的“牛鼻子”,要通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化解不同區域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收入差距難題。
二是由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
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注重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當前,在我國工業全部22個大類中,紡織品、電力裝備、交通工具等七大類行業規模名列全球第一,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吸引投資回流的背景下,實體經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這是當前強調發展實體經濟和提升發展質量的背景所在。
三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現實決定的。
我國很多產業的規模都已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同時,我國經濟仍存在質量總體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特別是面臨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張與發展空間有限的挑戰。要進一步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開拓新的增長空間,就必須盡快實現增長模式從傳統的數量擴張轉到質量提升,從要素驅動轉到創新驅動。
[面臨的挑戰]
整體來看,實體經濟總體的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高品質、個性化、高復雜性、高附加值產品的供給能力不足;鋼鐵、石化、建材等行業的低水平產能過剩問題突出并長期存在,新興技術和產業領域全球競爭的制高點掌控不足;我國實體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必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的經濟質量優勢。
具體來說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資源環境承載力出現強制約,成為硬瓶頸。二是實體經濟面臨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雙重擠壓。也就是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面臨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競爭,而在高端制造業方面面臨發達國家的打壓。三是傳統產品需求的增長空間不足的挑戰,無論是國內需求,還是國際貿易,近年來都出現了數量增長放緩的現象。
[參考對策]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既不能再走傳統產能擴張的老路,也要高度重視經濟轉型中出現的“脫實向虛”苗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關鍵是要牢牢抓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緊緊扣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圍繞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有序展開。一方面,要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營造更加有利于公平競爭和創新驅動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實體經濟內在質量和效益,提高供給有效性和核心競爭力。
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在深化改革上,要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為振興實體經濟創造更加公平的法治化市場營商環境,為中小微企業參與市場公平競爭,創造更為有利的市場準入、要素配置等條件。
在戰略引導上,要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培育新動能和優化傳統動能的制勝法寶,既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也要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其注入優質高效成長新基因。
在對外開放上,要著力加強引進外資工作,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動企業發揚“工匠精神”,盡快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以產品質量效益的高標準對沖成本壓力,增強產品競爭力。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