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下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盤大棋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下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盤大棋。要想提高申論的分數,考生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每天關注社會熱點;學習申論高分范文的寫作;掌握一些寫作技巧。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免費贈送200+課時在線聽課,2萬道題在線刷題、200套真題在線模考)
仔細研讀下文>>>2018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下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盤大棋
提升政府服務水平 促進農民創業增收
有人說,中國人往上數三代,多數來自農村,來自泥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更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要求:“必須立足國情農情,順勢而為,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盤大棋,需要走好以下幾步。
一是“全盤”考量。“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判斷完全適合于我國農村地區的基本情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全認識農村地區存在的發展矛盾,運用“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全盤考量,對癥下藥。對于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亟待提升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要攻克的大難關。一要立足全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二要科學應對,扭住發展的第一要務,順應“變”,促進“變”,立足“不變”,堅守“不變”。三要完善體系,錨定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
二是“走法”明確。象棋中依循的規則是“馬走‘日’,跑翻山,車走直線,相走‘田’”。鄉村振興戰略怎么走,同步于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這一過程,不能盲目奮斗、異想天開、馳騖虛聲,而要因勢利導、聯系實際、綜合施策、做到“六個堅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重大歷史任務、時代課題。一是要明確任務主體。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要明確保障方式。鄉村振興是全局任務和共同意志,這需要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三是要明確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村振興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立足長遠,久久為功。
三是“落子”有力。實施鄉村振興戰必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建立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在關鍵處“落子”。鄉村振興關鍵處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這些客觀“硬需要”的全部內容,比如更好的鄉村教育、醫療衛生服務、居住條件、鄉村環境、精神文化生活;還包括其衍生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等主觀“軟需要”,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權利等。一是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是“扶貧先扶智”的必由之路。二是要破解人才瓶頸制約。人力資本開發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暢通智力、技術、管理等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是鄉村振興戰略內生發展活力的應有之義。三是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新能源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廁所革命”以及古村落的保護,均是持續推進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落腳點。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鄉村振興不僅關乎全國人民的幸福指數,也包含國際社會對中國鄉村改革的普遍期待。鄉村振興戰略的藍圖已經畫下,各級各地各部門黨員干部要以此為指引,承諾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扎實做好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同時也要立足創新、立足實干、立足未來,為世界貢獻“吹盡黃沙始到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強德平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