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公務員考試 在這兩個時期你最容易上岸
小編最近在抖音上看到好多人在曬畢業照,想想自己穿學士服的那天好像也只是幾天以前。記得校長給撥穗的時候問了我一個問題,工作找到了嗎?今年有820萬的高校畢業生,不知道你們都找到工作了嗎?畢業生就業率在下跌,但是高校畢業生卻每年都在增加。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近兩年來人工智能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崗位,諸如財務、會計等一些高程序化的職位將被部分取代,市場上目前愈加需求各類技術性強的人才。在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加之職業和收入的不穩定性使得公務員成為了眾多畢業生求職的最后一道防線。
但不少人糾結:什么時候考公務員比較好?大學畢業后立刻考公務員好一點,還是先在外面打拼幾年,再回老家考? 其實呢,這個問題不可一概而論,不同階段考公務員,有不同的優勢。
第一階段:應屆畢業生時期
這里有一個誤區,并不是只有當年畢業的學生才屬于應屆生。
應屆畢業生: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系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一個人未來要從事什么職業,越早明確越好。如果畢業生在畢業之前,就鎖定要考公務員,未來就要做一名公務員,不管是有遠大的仕途理想,還是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越早決定,準備的時間越充分,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越多,越能發揮出個人的優勢。
應屆生考公務員,不僅僅在報考上有很多優勢,可以報考更多職位,在學校內,還保持著較強的學習能力,有充足的時間應付考試,上岸的機會更大。以應屆生身份考上公務員以后,年輕有為,在職場上擁有年齡的優勢。公務員的考試年齡限制在18歲到35歲,碩士研究生以上可放寬到40歲,如果你以應屆生身份考上,22歲年紀輕輕,大有可為。
第二階段:工作兩年后再考
基層工作經歷:基層工作經歷,是指具有在縣級以下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工作的經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在軍隊團和相當于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報考中央機關的人員,在地(市)直屬機關工作的經歷,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經歷,不能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要想成就更大的事業,還要適當冒險,但也要給自己留條后路。很多從四五線城市來到一二線城市讀書的大學生,在大城市待了四年,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畢業了想留下來打拼一番,希望能通過努力融入大城市。
這種想法沒有什么不對,但在外打拼多少年回家考公務員比較合適?建議是兩到三年。
在公務員考試的職位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職位都有基層工作年限的限制。有兩到三年的工作經驗,可以報考不少的崗位。最最重要的是,經過兩到三年的職場歷練,你已經具備一個熟練的職場生存技能,盡管你辭職來考公務員,考不上,很容易返回職場,重新找到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比考公重要
公務員考試的機會很多,但對于應屆畢業找第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有不少人,應屆畢業的時候沒考上,不找工作,或者隨便找一份工作,再等下一年。因為是隨便找的工作,工作并沒有發展前景,又占用了大量時間,沒有時間復習,第二年繼續考,還是沒有考上。
沒有考上公務員,手上的工作不滿意,來自父母、家庭、感情層層壓力,沒有精力復習,考試發揮失常,惡性循環,有的人考了兩三年沒有考上,錯過了第一份工作的求職黃金階段,這是最不劃算的。
總之,大學畢業后是否考公務員,在于兩點,要考就在應屆生那年一次性考上,考不上就全心全意去找一份工作,做好第一份工作,如果還想考公務員,你可以再接著全力備考。因為即使考不上,你依然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份自己滿意又適合的工作。
以上建議并不一定符合所有人,僅供參考。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共勉,祝好。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