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上岸機會越來越渺茫嗎
每年都有很多應屆生或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報名參加國考與省考,并且很順利的一次就考上了。這讓那些考過好多次仍沒有上岸的社會在職人員羨慕之余不免心有疑慮:是不是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上岸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了?
◆◆ 社會在職人員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國家為了緩解每年數量龐大的應屆生就業壓力,公務員招錄政策會向應屆生有一些傾斜;社會在職人員報考需要顧慮的因素比較復雜。
(1)公務員考試招錄對象向應屆生傾斜,應屆生報考門檻相對低。

2018年國考不同層次招錄人數
每年的公務員考試都有很多職位僅面向應屆生招錄。這一點在國考中尤為突出,如2018年國考市(地)級以下職位就以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主,引導和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報考基層職位,到基層建功立業。除了有僅面向應屆生招錄的職位以外,不論在國考還是省考中還有很多職位,也是沒有基層工作經歷要求的,只要應屆生符合條件的就可以報考。最最關鍵的是,可能有些考生不知道,公務員考試很多地區是有戶籍限制的,但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這些對你而言都不是問題,因為應屆生不受戶籍限制。
這也是為什么每年有很多臨近畢業或已經畢業的考生向我們咨詢如何辦理畢業手續,才能繼續保留應屆生的身份,或簽了三方協議、就業合同等還能不能以應屆生身份報考公務員考試。

需要注意,國考與省考對應屆生的界定的政策不完全相同,考生報考哪一場考試就要以本場考試的最新招考政策為依據。比較常見的是: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未落實工作單位,其戶口、檔案、組織關系仍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保留在各級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國考與絕大部分省考都是按照這一政策。很多考生看不懂“二年擇業期”是什么意思, 簡言之,在你考公務員之前,先咨詢自己的學校看你的檔案能不能按應屆生身份重新派遣到你考入的單位,如果可以,則在2年擇業期內,你可以以應屆生身份報考。當然,一般公告中還會有注明考生對報考條件有任何疑問可以撥打職位表中預留的練習方式咨詢報考單位。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有些省考對應屆生的界定是僅限當年畢業的應屆生,即如果是2019年公務員考試,應屆生指2019屆應屆畢業生。如浙江、江蘇省考就是這樣規定的。
(2)社會在職人員進入社會,責任越大,顧慮越多。
對比社會在職人員,脫離了書生氣成為了“社會人”,想要報考公務員就會有很多顧慮。在學習上可能沒有很多時間,學習能力也大不如前;報考了以后,需要考慮單位是否同意,考上了不放人怎么辦,沒考上會不會影響現在的工作;離職考公又實在沒這個勇氣;如果有了家庭,可能還會有更多顧慮。

◆◆ 其次,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真的會被應屆生碾壓嗎?其實不盡然。
不可否認,每年確實有很多應屆畢業生順利考上了公務員,上岸后的光鮮亮麗很容易被大家看到,但報名參加考試的應屆生基數也十分龐大。如果真要算一算兩類考生的錄取率,社會在職人員考公務員上岸幾率不一定比應屆生低。
還有就業與擇業之分。不少應屆生考公務員是為了先就業再擇業,社會在職人員選擇考公務員更多的是擇業過程,看得重,自然會很關注成敗,擔心被碾壓。未來的不可預知性,使得他們擔憂上岸幾率低在所難免。但反向思考,正是有這種壓力,你才會有充足的學習內在動力,激勵自己努力向前。再看應屆生,年輕人嘛,很容易心浮氣躁,加上還沒有急迫的就業與經濟壓力,追劇、打游戲、逛街、談戀愛......復習以外的事情太多了,學習欲望的大打折扣,公務員備考很難堅持到底。

記住:你放棄的是別人夢寐以求的機會。自習室太熱不想去,學習太枯燥,這個知識點太難,學了好久還是不會放棄好了,今天太累給自己放個假輕松一下......應屆生也好,社會在職人員也罷,你的每一次放棄都是成全了那些還在堅持的人!在你看來只是一次考試,卻有很多人正在為之拼盡全力。在機會面前,你不抓住就會溜走。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