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港珠澳大橋事例 巧答面試哲理題
公務員面試的哲理類題目被廣大考生視為“攔路虎”,苦于沒有事例或者說不清事例,甚至在有了事例之后不知道如何使用。之所以出現種種難題,歸根到底是由于不知道如何使用事例,更不如何做到“一例多用”。今天云南公務員考試網通過“港珠澳大橋”的事例,教會大家如何巧答哲理題。
【事例展現】
2018年10月24日,歷時14年建設,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它是集橋、隧、島為一體的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全長55公里。
【巧用作答】
1.以“克服困難”為主題進行事例闡述
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從古至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風順的。(闡釋道理)正如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一樣,原定于2016年底建成通車,但是在海底沉管的陳放過程中,遇到了技術性難題,甚至比“嫦娥”和“天宮”的對接難度更大。然而,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并沒有放棄,相反他們用3個月分析原因,不僅有各種的模擬和衛星掃描,而且還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綜合歸因。(闡述事例)正是無數建設者們日夜奮戰,直面困難,才使得他們克服了世界性的技術難題,最終在2018年10月24日讓“伶仃洋上起珠峰”。(闡述事例,回扣主題)
2.以“奮斗”為主題進行事例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曾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猶如寒冬,讓我們可以迎來撲鼻含香。不僅是個人的小幸福需要奮斗,而且國家的大幸福更需奮斗。(闡釋道理)正如世界第一橋——港珠澳大橋一樣,它是無數建設者們經過12年奮斗的結晶。縱然建設初期的愿景十分美好,但是在2016年,海底沉管的陳放成了建設者們抓首撓腮的難題,甚至比“嫦娥”和“天宮”的對接難度更大。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而是選擇直面現實,日夜奮戰在第一線,不僅有各種的模擬和衛星掃描,而且還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綜合歸因。(闡述事例)正是他們的奮斗,才最終在2018年10月24日讓“伶仃洋上起珠峰”。(闡述事例,回扣主題)
【總結點撥】
港珠澳大橋的事例,不僅可以應用于“直面困難”和“奮斗”兩個主題,還可以適用于“團結”、“聯系”、“整體與局部”等主題。由此可見,作答哲理題難的不在于沒有事例,而是在于如何一個事例充分挖掘,達到一例多用的效果。類似于可以答題“共享”的事例還有許多,如青年習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改革開放40周年發展史……這就需要廣大考生在備考期間,實時關注社會熱點。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