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之選詞填空(4.15)
根據2019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安排,2019年云南公務員報名時間為2019年3月15日9:00至3月20日18:00。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19年4月20日。考生可結合云南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荚嚥恢付ㄓ脮2019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用書備考,下面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就行測科目為考生提供一些練習。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發展讓微消費模式_________ 。這種情況下,隨時隨地消費就成為可能,碎片化時間得以充分運用,這種由碎片化時間_________ 出的微消費市場_________ 著很大的商機。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蒸蒸日上 生產 隱藏
B.如日中天 牽引 潛藏
C.如虎添翼 衍生 蘊藏
D.突飛猛進 產生 掩藏
2.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_________ 在外界的事物上,依附于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________,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么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為什么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寄托 痛不欲生
B.寄托 痛徹心扉
C.專注 痛徹心扉
D.專注 痛不欲生
3.“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一片_________ 的坊巷,曾經居住過多少近代志土,他們自三坊七巷走出,穿過老福州古老的城墻,他們的足跡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之河中_________ 出永不磨滅的熠熠光彩。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 )。
A.鱗集毛萃 閃耀
B.鱗集仰流 折射
C.鱗次櫛比 閃爍
D.琳瑯滿目 體現
4.啟蒙意味著告別閉塞和蒙昧,走向( ),啟蒙的核心在于對理性的運用和( )。啟蒙思想家相信宇宙的合理、秩序與可知,并據此對知識、國家、社會以及人倫進行合理而有序的( )。
A.文明 贊美 重建
B.聰明 顯現 重塑
C.光明 向往 重組
D.開明 張揚 重構
5.老舍能寫反映北京底層市民生活的《駱駝祥子》,恐怕寫不了表現上海工商界生活的《子夜》。大師熟悉的 _________也會是有限的,誰也不是全能的。
A.領域
B.話題
C.體裁
D.形象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此題考查的是成語與實詞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微消費模式”是一種消費模式,“突飛猛進”形容進步和發展特別迅速,“蒸蒸日上”多指生活和生意發展速度快,這兩項都不能和模式搭配,先排除B、D項。“如日中天”比喻事物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如虎添翼”比喻強大的事物更加強大了,文章意思可知微消費模式要早于移動互聯網出現,只是借助移動互聯網更加強大,C項比較合適。
第二空,“生產”是指用工具創造各種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句中“時間生產出市場”搭配不當,排除A項。“牽引”是拉動的意思,微消費市場不是在碎片化時間下拉動出來的,故B項也排除。
第三空,“掩藏”和“隱藏”意思相近,都是隱蔽不讓他人發現的意思,“蘊藏”是蘊涵的意思,“潛藏”則突出隱藏在顯露的外表之下。商機并不是躲藏起來的實體,更多要引申為含有的意思,由此驗證C為正確選項。
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A
解析:
分析題干結構,可知第一空中詞語應與“依附”并列,顯然“寄托”一詞更為恰當,可排除C、D兩選項;根據題干中詞語“沉重”、“毀滅”可知,第二空中所填詞語的語意應較重,顯然“痛不欲生”更為符合,故應選擇A選項。
3.答案: C
解析:
本題屬于實詞、成語混合辨析題。“鱗集毛萃”比喻如魚鳥一樣成群而至。 “鱗集仰流”比喻人心歸向。“鱗次櫛比”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琳瑯滿目”形容商品很多。根據文意,第一個空應填“鱗次櫛比”。“閃爍”形容光亮晃動不定,忽明忽暗。所以第二個空填“閃爍”也合適。故答案為C。
4.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實詞語境最佳選擇。
由題干可知,第一個括號內的詞語應該與前面的“閉塞”和“蒙昧”形成對應,滿足要求的只有A項中的“文明”。B項中的“聰明”,通常與“糊涂”、“愚蠢”相對應,且“走向聰明”搭配不當;B項排除;C項“光明”一般與“黑暗”、“昏暗”相對應;D項“開明”與“保守”相對應。由此可以確定本題答案為A。
啟蒙重視“理性”的力量,第二個空格內填入“贊美”符合語境。“重建”是指推翻原有的一切,重新建設;“重構”則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調整構建。題干意在強調“啟蒙”破除了蒙昧和閉塞,啟蒙思想家根據“理性”,對代表著蒙昧和閉塞的知識、國家、社會及人倫等進行了重建,并不是簡單的調整。因此,括號內填入“重建”更符合語境。
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A
解析:
此題考查實詞的最佳語境搭配。
材料前一句舉例論證,后一句得出結論觀點。根據材料首句可知,老舍寫得出《駱駝祥子》但可能寫不出《子夜》的原因是:他熟悉北京底層市民生活,而不了解上海工商界生活,這兩者是不同的區域和范圍,“領域”一詞含義正與此相合,據前后語境可知選A。
B項“話題”和D項“形象”都范圍過小,不合語境,材料強調的是因對不同領域生活的不熟悉造成的結果,所以也不選;《駱駝祥子》和《子夜》的體裁都屬于小說,材料沒有表現出體裁的不同,所以C也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A。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