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考每日一練之片段閱讀(4.25)
根據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安排,預計2020年云南公務員報名時間為2020年3月。預計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20年4月。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均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考試不指定用書,考生可結合202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提前復習用書備考,下面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就行測科目為考生提供一些練習。

相關文章

接下來完成1--5題!
1.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全新的高科技手段。各個國家紛紛推出相關的措施和計劃。然而,數字技術畢竟只是技術手段,最終不可能代替人類的智慧和精神。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加以引導,它可能墮落成“數字陷阱”。虛擬性有可能讓一種文化變成一種“真實的”幻境,同時也會使那些不具傳播強勢的文化樣式受到來自“文化單極化”的擠壓,從而在“馬太效應”中更加速其消亡。
下列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只要有正確的理念加以引導,數字技術就可以為文化遺產提供很好的保護。
B.正確理念的引領是把數字技術應用于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前提
C.數字技術的虛擬性對強勢文化有利,而對弱勢文化不利
D.數字技術會導致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馬太效應”的出現
2.中國藝術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這是我們常有的感慨。我們記住了那么多的歐美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以及美術等,一些中國觀眾對許多來華團體、藝術家和作品,常常耳熟能詳,如數家珍,而中國的藝術作品為域外所知的卻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不論院團的品牌、劇目的品牌、還是藝術家個人的品牌;中國藝術在劇目和國外觀眾欣賞習慣的對接上缺少經驗;在中外文化交流項目中,尚缺少嚴格的節目選拔標準,不重視平臺和市場的選擇與拓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
A.中國藝術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
B.藝術產品品牌化是中國藝術走出去的唯一途徑
C.造成中國藝術走出去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
D.提高中國藝術的知名度,關鍵在于藝術產品內容的創新
3.君子所見無不善,小人所見無不惡。拾荒的陳阿姨并不像一些人那樣,將幫助別人這種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想象得那樣復雜、可怕。作為一個真正富有正義感的人,不會在助人為樂之前就考慮自已做了好事是不是會被冤枉,為自已尋找一個不作為的借口。舉手之勞怎么卻變得如此艱難,要不要扶起倒地的弱者似乎成了今天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要積極營造助人為樂的社會環境
B.有正義感的人做好事時不會考慮得失
C.遇到弱者需要幫助時,我們應伸出援助之手
D.當今社會缺乏正義感,出現了道德危機
4.歷史證明每一輪經濟危機都伴隨著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然后逐漸走出低谷,并開始復蘇。不得不承認,金融危機讓“中國制造”遭遇空前危機,這造成的直接結果是各地區都在抓產業升級,但同時新的問題出現了,在“抓大放小”的慣性思維下,不少人認為產業升級是大企業的事,與中小企業沒有多大干系,顯然這是一種誤讀。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而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
A.產業升級過程中,中國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B.產業升級過程中,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參與
C.技術變革是企業度過金融危機的最好手段
D.產業升級是使“中國制造”度過金融危機的關鍵
5.哲學所面對的是一個紛繁復雜、范圍廣闊的生活世界,這個世界不是自然進化的結果,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和產物。在這個世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無不打上人類自由意志的印記,它每前進一步,都體現著人類的智慧和這種智慧的運用。然而,我們每個人也都很清楚,沒有任何鐵的必然性可以保證這種智慧的運用能夠總是確定無疑地培育出積極的、健康的文明果實。因而,在我們的這個文明世界中,始終存在著科學與迷信、自由與奴役、民主與專制、正義與非正義、和平與戰爭的反復較量,使我們一直困擾在存在還是非存在、生存還是毀滅這樣一個終極性的問題中。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的是( )。
A.人類智慧的運用不是必然地培育出積極健康的文明果實
B.無論人類文明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始終離不開對存在與非存在話題的討論
C.生活世界不是自然進化的結果,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
D.在人類的文明世界中一直存在生存與毀滅這一議題困擾的原因
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參考解析
1.B【解析】據提問知此題為細節判斷題。
根據材料“如果沒有正確的理念加以引導,它可能墮落成數字陷阱”可以推出B選項正確。
材料強調了正確理念引導對數字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但由此并不能推出滿足了這一條件,數字技術就可以為文化遺產提供很好的保護,A項把必要條件當充分條件,所以不選;材料提到“馬太效應”主要強調的是數字技術會加速弱勢文化消亡這一屬性,其對強勢文化的影響材料未涉及,故C項的“對強勢文化有利”屬主觀臆測,所以不選。D項“馬太效應”并不是數字技術產生后才出現的,只是數字技術的產生使其表現得更突出,故不選。
故正確答案為B。
2.C【解析】根據文段關鍵信息“其根本原因是我們還沒有將產品做成品牌”可知,C項是文段意在強調的內容。A項是文段內容的復述,不是意在強調的內容;B項表述過于絕對;文段并未提及藝術產品內容的創新,D項是無關選項。故本題答案為C。
3.D【解析】據提問“意在”知本題屬于隱含主旨題。
文段是分總結構,前文舉例分析,尾句引出重點句“舉手之勞怎么卻變得如此艱難,也已經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句主旨意在表達社會缺乏助人為樂,簡單做好事的人,與D項意思表達吻合。
A項、C項偏題,原文并沒有給出措施建議(應該怎么做)。B項分句意思的重復,不是文章重點要表達的。
故正確答案為D。
4.B【解析】據提問可知此題是表面主旨題。
材料首先由歷史的經驗引出論述對象產業升級,由“但”這一轉折關聯詞可知,材料的重點在這之后,即抓產業升級仍需要重視的問題,由最后一句可知中小企業在這其中起重要作用,故選B。A項偷換主體,材料的重點是產業升級的新問題,而非中國企業;C、D項內容未抓住材料重點,材料主談的不是如何度過金融危機。
故正確答案為B。
5.D【解析】通過關聯詞“因而”可知,文段講的是產生某一結果的原因,對“因而”引導的主題句進行精簡壓縮即為選項D。至于人類是否始終存在這個問題與人類文明發展程度之間的關系,文段沒有提及,故B選項不對。A選項和C選項表述雖然都正確,但僅為文段其中某一句話的意思,不是文段的重點所在。故答案為D。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