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過去了”
云南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過去了”。
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領導研究院教授 翁文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廣大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斗爭精神、斗爭本領,不是與生俱來的。新時代的青年干部需要在實踐中得到磨礪與提升,在學深悟透中走向成長與成熟。
第一,學習要成為生活方式。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和力量。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學習。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學習本領被列為提高領導干部執政本領的首要本領。卓越的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始終保持在思想上、眼界上領先他人的態勢,才能提升斗爭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蓄電池理論”,指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成為一塊高效蓄電池,不間斷地、持續地充電,才能不間斷地、持續地釋放能量。因此,學習也應該從一種被動要求轉變為一種生活方式。
怎么學?要勤奮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廣大青年干部要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實現自我認知、自我成長,不斷發掘自身潛力。
第二,實踐磨礪是“磨刀石”。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的低谷是考驗領導者的時刻。挫折和困苦的經歷,是重要的經驗來源。有時候,它也許會把領導者壓倒,但卓越的領導者最終都會從中走出來,從而在人生旅途中獲得重大的飛躍和成長。
無論是思想淬煉還是政治歷練,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并接受檢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把青年干部放到艱苦環境和急難險重崗位進行實踐鍛煉,經過基層扎實歷練、干出突出工作成績、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青年干部,更有可能磨礪出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實干能力。
一句話,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長才干。烈火中才能鍛造真金,重大斗爭的實踐磨礪是最好的“磨刀石”。
第三,自我反思是關鍵方式。
青年干部對自我的反思,是促進成長的關鍵方式。反思可以讓學習變為一種自覺行為,可以觸及問題的核心,揭示事件的本質。
青年干部的實習、掛職、兼職甚至到艱苦的地方長期任職,是錘煉本領的重要形式。但如果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對親身經歷進行主動反思與思考,缺乏從客觀自覺的分析中明確真實的價值選擇、思維方法等關鍵信息,那么就不能從實踐鍛煉中獲益良多。
因此,有必要引導青年干部對自己的人生經歷進行深入反思,促進對“我是誰”“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等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進行再思考,對自己的內心進行再探索。對黨員干部來說,忠誠始終是第一位,要在學思踐悟中牢固樹立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
第四,學深悟透是重要路徑。
學深悟透貫穿于“學習—實踐—反思”的全過程,是青年干部成長的重要路徑。很多卓越的領導者,從青年時期開始就養成了愛好閱讀、喜歡思考、注重實踐、不斷覺悟的特質。比如,毛澤東同志深入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現狀并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實地考察,悟到馬克思主義需要結合中國具體實踐進行調整,等等。
“悟”字的原義是一箭射中靶心,即一下子理解意思和道理。就青年干部的成長來說,一要悟理,即悟原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具備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能融會貫通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二要悟己,即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悟到真正的追求、信仰和理想。如果不注重內在自發的“悟”,就容易導致知行分離、言行不一。
總之,只有不斷經歷身心砥礪,才能做到學、思、用貫通以及知、信、行統一,才能當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