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多措并舉提升綠色消費水平
云南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多措并舉提升綠色消費水平。
作者:天津社會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趙文霞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綠色消費是在生產、消費及處置過程中都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的現代新型消費模式。綠色消費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經濟綠色發展的助推器。
近年來,綠色消費在國家的大力倡導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綠色消費規模穩步提升,阿里等多個零售平臺數據顯示,綠色消費者人數近年來成倍增長;《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法律法規出臺,綠色消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消費生態效益逐步顯現。
但不可否認,我國綠色消費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綠色消費意識不強、綠色產品供求不匹配及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綠色消費存在的問題
居民綠色消費意識不強。目前,我國綠色消費群體的比重仍然較低,奢侈浪費、炫耀性消費等現象也較為普遍,部分地區居民缺乏垃圾處置分類習慣。各地綠色消費意識比較薄弱,全民綠色消費觀念亟待養成。
綠色產品有效供給和需求不足。當前,我國綠色消費供需關系面臨結構性失衡。一方面,企業研發生產綠色產品的意愿不足,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強,部分企業單純炒作“綠色”概念,缺乏綠色產品的有效供給。另一方面,綠色產品成本較高,消費者購買欲望不高,存在“叫好不叫座”現象,市場需求還有待進一步釋放。
綠色產品標準不統一。一方面,我國現有的綠色產品標準不一、種類繁多,造成居民認知及接受程度不高。如我國在綠色食品和中國環境標志認證產品兩類綠色產品之外,還有諸如無公害農產品、安全食品、中國環保產品、森林認證產品等多種綠色產品。另一方面,綠色產品性能虛標現象仍然比較突出,如前段時間發生的格力舉報奧克斯虛標能效事件。這些現象影響了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信心,挫傷了企業綠色生產的積極性。
促進我國綠色消費發展的建議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綠色消費發展,筆者建議如下:
首先,強化宣傳教育,增強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把綠色消費納入全國節能宣傳周、科普活動周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媒介的宣傳方式。充分運用社會新興的傳播媒介進行綠色消費理念宣傳。加強輿論監督,營造綠色消費良好社會氛圍。
其次,擴大有效供給,規范綠色產品市場。把提高綠色產品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鼓勵企業加大綠色產品研發、設計和制造投入。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提高中高端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力,建立綠色產品多元化供給體系,推動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擴大的良性循環。
第三,完善相關政策,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質量認證機制,集中發展一種或幾種綠色證明性商標,并在相關標準制定中參考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團體等各方意見,使綠色標志得到更廣泛的社會認同、更具權威性。完善綠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加大對濫用認證標志的懲處力度。配套綠色金融政策,為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提供財政稅收政策支持。
最后,借助新技術完善綠色消費體系。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物聯網、云平臺等高新技術手段助力消費綠色化。加強產品生產、物流、品牌等信息的數字化建設,建立起產品信息追溯機制。加強便民化服務、掃碼服務等創新技術運用,使消費者可以方便查看綠色產品的全面信息,有追溯綠色產品生產地及質量驗證的渠道,并獲知其生產過程中處理垃圾的方式,促進綠色消費市場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