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云南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作者:寇雅玲
如何處理文藝創作與所處時代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怎樣創作出與時代同步伐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這是每一個文藝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要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創作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文藝創作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地位,深刻揭示了其對文藝創作的時代價值,科學闡明了文藝創作過程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為推動新形勢下黨的文藝工作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方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雖歷經艱辛但綿延不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傳承從未中斷。文藝創作既要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素材,又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習近平總書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弘揚,極大增添了文藝理論的“中國”元素和精神內涵。文藝工作者要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創作中牢固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歷史文化要注重發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繼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契合時代要求的精華,運用豐富的藝術手段加以展現,努力創作優秀文藝作品,為引導人民大眾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提供基本知識和價值判斷。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思想是貫穿文藝創作的理論遵循,重視文藝與人民的密切聯系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一以貫之的重要特點。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作。文藝“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提出,是黨在新形勢下關于文藝問題的一個重要理論突破與思想創新。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矢志不渝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深入實際,行動上接近人民,情感上與人民相通,虛心向群眾學習、向生活學習,從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藝術營養,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挖掘汲取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同時,必須正確認識“為什么人”和“如何為”的問題,深刻領會“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藝創作內涵,引導文藝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用心、用功、用情創作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舞臺藝術精品。
要堅持以弘揚主旋律為核心的文藝創作思想。文藝的本質是對現實生活的審美反映。延安時期,《黃河大合唱》《兄妹開荒》《白毛女》等藝術精品之所以能膾炙人口,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強烈共鳴,關鍵在于廣大文藝工作者把握住了時代脈搏,弘揚了主旋律,創作出了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舞臺藝術,今天依然有生命力。何為主旋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體的內容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基本原則一直沒有也從來不會變,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藝工作者要加強理論學習,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認識和解決當前文化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文藝的政治標準和藝術水準要有準確的辨別能力,不能讓廉價的歡笑、無節操的藝術、庸俗的表達淹沒了新時代的文藝主旋律。文藝創作要時刻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展開,同時還需要進行藝術的升華和再加工,而不是生搬硬套、囫圇吞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傳播主旋律需要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優秀的文藝作品一定不是旁門左道,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無病呻吟,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而是謳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唱誦國家繁盛走向偉大,弘揚社會主義真善美。文藝工作者就是要努力創作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這就是當代文藝創作需要遵循的主旋律。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