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考每日一練之邏輯填空(12.16)
根據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安排,預計2020年云南公務員報名時間為2020年3月。預計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20年4月。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均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考試不指定用書,考生可結合2020年云南公務員提前復習用書備考,下面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就行測科目為考生提供一些練習。

接下來完成1-5題!
1.
西南某高校校長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為預防研究生學位論壇抄襲,學校下一步將考慮( )“反剽竊”軟件。據悉,該校已經在網上發布軟件研制招標廣告公告和相關( )。
A.起用,啟事
B.起用,啟示
C.啟用,啟事
D.啟用,啟示
2.
構成中華文明的各支源流各有其成長、壯大、遷徙、融合的歷史。把各支主要源流的歷史給予相對充分的闡發,更能表現中華民族萬流入海的歷史 。
A.事實
B.潮流
C.趨勢
D.進程
3.
近現代西方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經歷了融合、沖突和消解三個時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應地經歷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遠和共同反思三個階段。這一歷史發展表明,過分強調科學文化和科學教育,必然導致對人文的 ;而過分強調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會帶來對科學技術的漠視。
填人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滲透 排擠
B.結合 無視
C.滲透 輕視
D.結合 限制
4.
微博極大地拓寬了人們參與公共生活的途徑,降低了參與成本,但它更大的功能還在于,讓公眾體驗了自由言說的快感。這樣在現實公共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場景,在微博的世界變得 ,當然,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承擔了這種 的自由帶來的傷害。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習以為常 喪心病狂
B.少見多怪 無所顧忌
C.熟視無睹 毫不在乎
D.司空見慣 肆無忌憚
5.
不管是無意還是有意,總有些_______的“史實”并不真實,又或者,有些歷史真相看起來無可置疑,但在它們背后,卻隱藏著另一層真相。當我們試圖從歷史中汲取前人經驗,為未來提供借鑒時,卻發現歷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過的。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蓋棺定論 增添
B.言之鑿鑿 加減
C.鐵證如山 修飾
D.無可厚非 纂改
1.答案: C
解析:
考查選擇實詞填空的能力。
啟用:指開始使用,一般用于物。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一般用于人。“軟件”是物,因此第一空應填“啟用”,排除A、B項。
啟示:指啟發、指示,使人有所領悟。啟事:指公開聲明某事而刊登在報刊上或張貼在墻壁上的文字。因此在網上發布的應該是公告和“啟事”,排除D項。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實詞語境最佳選擇。
題干是說,中華文明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這些支流各有其發展的歷史,不管其有多獨特的個性,最終都是融入到中華文明這個“大海”之中。“萬流入海”體現的便是這種不同支流最終融匯在一起的發展動向。“趨勢”是指事物發展的動向,用在此處,符合語境。
A項“事實”是指事情的實際情況、實有的事情,與句意不合,予以排除。B項為強干擾項。“潮流”比喻社會變動發展的趨勢,題干中“萬流入海”說的是河流匯入海中,這并不是社會的范疇,故排除B。D項錯誤,“進程”表示事物發展變化或進行的過程,“萬流入海”說的是一種動向,而非過程。
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實詞語境最佳選擇。
閱讀題干可知,“三個時期”與“三個階段”相對應,則第一個空格內的詞語應與“融合”相對應。“結合”只是說人或事物之間發生密切關系,而“滲透”則是強調相互融合的過程,因此,空格內填入“滲透”最為恰當。第二個空應與“漠視”相對應,C項中的“輕視”滿足要求。A項“排擠”有排斥、打擊之意,與材料語境不合,予以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D
解析:
由于微博使人們得到了言論自由,所以第一空白處與前文形成對比,“在現實公共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場景”,在微博世界中應是隨處可見的。“習以為常”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少見多怪”多用來嘲笑見識淺陋的人。“熟視無睹”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根據釋義可知,A、D兩項符合。與前文“體驗了自由言說的快感”呼應,這種自由是沒有顧慮,隨心所欲的。“肆無忌憚”符合。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B
解析:
此題考查近義實詞和成語的混搭填空。B項“言之鑿鑿”表示說得非常確實,但一般都指表面看上去真實,后面常常會否定,填入空格內符合語境。A項“蓋棺定論”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才能做出結論;C項“鐵證如山”強調證據確鑿、不容反駁,文中沒有提到“證據”;D項“無可厚非”指做的事情不能算錯,不必過分地加以責備。A、C、D三項一般都表示肯定意思,沒有否定含義,因此排除。根據原文“有意還是無意”可以推斷出“篡改”不合適,因為篡改表示故意地改動,并帶有貶義。原文“歷史并非全部真相”推斷出歷史是變動過了的,不能確定是“添加”或是“修飾”,但前一空中B項“言之鑿鑿”更切合語意,因此選B。
更多云南公考資訊請關注云南公務員資訊網(微信號:yngwyorg),或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添加!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