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考每日一練之邏輯判斷(1.8)
根據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安排,預計2020年云南公務員報名時間為2020年3月。預計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2020年4月。歷年云南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科目均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考試不指定用書,考生可結合2020年云南公務員提前復習用書備考,下面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就行測科目為考生提供一些練習。

接下來完成1-5題!
1.
記憶追求真實,文學專事虛構,把這矛盾互攻的兩者捏弄在一塊兒,我不知道作者是在宣稱自己的作品內容是真還是假?也許,作者這么做,就是為以后讀者對他作品的真實性進行質疑時預留伏筆。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
A.記憶與文學不能合二為一
B.作者有意讓讀者不知真假
C.評論者對該作品有所不滿
D.該作品虛虛實實,別具特色
2.據統計,和去年相比,今年1月以來流感患者的數量有明顯的下降。這得益于新型特效藥的發明和投入使用。以下最能反駁上述結論的是( )
A.2月份為流感的高發期
B.流感患者很少到醫院去治療
C.流感病毒具有抗藥性
D.新型特效藥定價高,患者使用少
3.
有專家認為,家庭裝修中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建材只能保證有害物質的含量符合相關行業要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害物質。因此在裝修中大量甚至過度使用建材,仍會導致有害物質累積超標。
由此可以推出( )。
A.建材行業應該進一步嚴格環保標準
B.建材行業應努力降低產品的有害物質含量
C.挑選好的建材可以有效避免室內空氣質量不合格
D.適量使用建材才能減少室內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4.
美國前總統林肯說過:“最高明的騙子,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的人,也可能所有的時刻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欺騙所有的人。”如果上述斷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項斷定必定是假的?( )
A.林肯可能在某個時刻受騙
B.林肯可能在任何時候都不受騙
C.不存在某一時刻有人可能不受騙
D.不存在某一時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騙
5.
甲、乙、丙、丁四個人同時競爭一個就業職位,他們四人中只能有一個人獲得該職位。在面試結束時,他們四個人對該次面試的結果進行了預測: 甲說: “我這次肯定得不到這個職位; ” 乙說: “我估計這個職位應該是丁獲得; ” 丙說:“乙的口才最好,乙肯定能得到這個職位; ” 丁說:“乙的說法沒有任何根據。”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個說對了,那么到底誰能獲得這個職位?( )
A.甲
B.乙
C.丙
D.丁
1.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話中的對象及其關系
第一句說作者把記憶和文學這矛盾互攻的兩者捏弄在一塊兒,讓人分不清作者的意圖。第二句說作者的目的可能是為以后讀者對他作品的真實性進行質疑時預留伏筆。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由第一句可知記憶和文學是相互矛盾的,因此這二者不能合在一起,A正確。由第二句可知作者的意圖可能是“為以后讀者對他作品的真實性進行質疑時預留伏筆”,即到時有理由為作者自己開脫而不是有意讓讀者不知真假,B太絕對,B錯誤。由題干可知,評論者并非對作者不滿而是不清楚作者如此寫該作品的意圖,C感情色彩過于絕對,C錯誤。D中“別具特色”并沒有在題干中涉及到,D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
2.答案: D
解析: 題干中的論點為由于新型特效藥的發明和投入使用,1月份以來流感患者的數量下降,D選項明確指出患者很少使用新型特效藥,屬于切斷聯系,為最強削弱,所以選擇D。選項A說2月份為高發期,與論點無關,根據話題一致原則,排除;選項B說患者很少到醫院治療,但并不能明確的說明是否使用了該藥物,也沒有明確說明是否消除了感冒,根據論據真實有效原則,排除;選項C只是說明流感病毒具有抗藥性,并不等于藥物完全無效,排除。
3.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話中的對象
第一句說明符合環保標準的建材同樣含有害物質,第二句說明大量甚至過度使用建材會導致有害物質累積超標。
第二步:判斷整體關系
大量甚至過度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建材會導致有害物質累積超標。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A中進一步嚴格環保標準無法得出,題干中講導致有害物質累積超標主要原因是大量甚至過度使用,而不是環保標準;B項同樣忽視了導致有害物質累積超標主要原因是大量甚至過度使用,因此無法推出;C項中也沒能抓住問題主要原因是大量甚至過度使用建材,因此也無法推出;D中抓住了問題的主要原因,適量使用建材控制了數量,完全符合題干所要表達的。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題干的對象及其關系
題干強調“某個時刻欺騙所有的人”、“所有的時刻欺騙某一些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欺騙所有的人”。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由題干“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的人”可推知一個人可能在某時受騙,所以A項說法正確;由題干“不可能在所有的時刻欺騙所有的人”可推知一個人可能在任何時候都不受騙,所以B項說法正確。上述這些講的都是“可能”,所以C項“一個人可能在任何時刻都不受騙”的表述也正確,D項說法不符合“可能在某個時刻欺騙所有的人”。故答案為D。
5.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題突破口為乙和丁之間的矛盾關系,兩人的話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話
本題只有一句為真,故甲和丙的話均為假話,由甲和丙所說的話可知,獲得這個職位的是甲,乙沒有獲得這個職位。
第三步:判斷突破口中兩句話的真假
由于獲得這個職位的是甲,則乙說的是假話,丁說的是真話,故正確答案為A。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