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如何針對時政熱點開展有效學習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2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如何針對時政熱點開展有效學習。云南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于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復習技巧詳見202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教程
仔細研讀下文>>>2020年云南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如何針對時政熱點開展有效學習
如何針對時政熱點開展有效學習
對于申論考試,同學們需要對當前的社會時事熱點展開了解和積累,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才能提供思想孕育所需要的養分。在此幫助同學們去梳理一下學習思路。
一、認清學習目的
對于時政熱點的學習來說,有些同學會非常的焦慮,導致的結果就是想要走捷徑,認為時政熱點學習就是老師直接指明幾個案例背一下。這些同學的焦慮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是很不科學的。為什么呢?比如說國考,在2019年國考試卷中副省級提到了扶貧變化和鄉村的發展狀況,但是能夠準確猜到國考并不去主要考察扶貧而是去分析農村文明和城市文明嗎?雖然在作文中論述扶貧是恰當的,但是如果僅僅去講扶貧就會陷入僵化。因此我們學習熱點更多的是通過熱點了解當前的社會情況,了解社會各方對事件的分析和采取的對策措施、結果作為儲備。
二、向主流媒體看齊
想要了解發生的時事熱點內容,那么首先要選取合適的渠道再去進行摘錄。根據話題的選擇,一般以黨政期刊的、中央媒體報道,比如三大中央主流網站:新華網、人民網以及光明網,尤其是看評論員文章,對于學習非常有幫助。
三、以“楓橋經驗”為例
當前在基層正在不斷推進和踐行楓橋經驗,因此也可以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政熱點。
我們主要從兩個層面進行整理,第一是理論,第二是事例。
首先在理論部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楓橋經驗?也就是先找到熱點涉及的理論內容。
新時代"楓橋經驗"主要內容是在開展社會治理中實行"五個堅持",即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人民主體,堅持"三治融合",堅持"四防并舉",堅持共建共享。其中堅持自治、法治、德治即"三治融合",堅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即"四防并舉"。
對與理論內容要找到辦法去背誦和記憶,因為它是對之后學習的內容的一個指導和基礎,記憶清楚能夠為之后的學習減輕很多壓力。而為了記憶,又會進一步的去了解里面的具體定義和脈絡,就會進一步了解熱點本身。
而去了解它的發展歷史是能搞清楚來龍去脈的很重要的一點,對它的發展心中有數。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紹興市諸暨縣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1963年毛澤東同志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新時代"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
為了知道如何進一步分析,就可以借助相關政策文件去進行學習。
比如公安部近日印發《關于全國公安機關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意見》里面的內容就能夠幫助大家快速提升儲備與語言素養。比如下面這段:
“《意見》針對公安機關如何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從堅持黨建統領、強化基層所隊戰斗堡壘作用,堅持群眾路線、創新新時代群眾工作,堅持源頭治理、切實做到“矛盾不上交”,堅持以防為主、切實做到“平安不出事”,深化改革創新、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大力加強以派出所為重點的基層基礎建設以及全面加強對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統籌推動等7個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
這一段可以認為是加強版論述,可以在對理論記憶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因為在這之中是有重合部分的。前兩段對應了黨建引領和人民主體,后三句以逗號劃分抓住關鍵詞“矛盾”“平安”“服務”三原則,向下是基層派出所為陣地,向上是全面統籌。這樣就能將整段進行結合記憶。
其次是找尋具體事例。具體事例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的理解記憶,更能夠作為素材儲備,直接應用在文章寫作中。依然是借用互聯網搜索地方實踐。比如:
廣東順德實踐楓橋經驗,構建起黨委、政府、社會、群眾“四位一體,協同共治”的社會治理大格局。以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信息平臺為指揮中樞,結合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兩級綜治信訪維穩平臺共建聯系服務群眾紐帶的調解綜合體系,聯動多元力量調解矛盾糾紛;福建省福州鼓樓區回答號三個“如何”,從源頭減少糾紛也是對新時期‘楓橋經驗’的一種發展,通過構建起“鼓樓智腦”社區治理服務創新體系,推出“民情懇談日”,開“民情懇談會”,讓干部與群眾心連心,讓民眾與民眾手拉手。
通過這些例子我們不僅知道楓橋經驗具體落實的效果和情況,還知道了如何去落實的相關做法,極大的解決了理論抽象的問題。
這樣就能比較清晰有效的掌握這個熱點的,即使從不同角度展開,也能夠對他有最根本的認識,不會一頭霧水。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