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讓百姓精神富裕起來
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時政模擬題、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今天我們關注--時政熱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讓百姓精神富裕起來。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基層服務建設包羅萬象,其中文化服務、精神塑造是基礎。只有夯實基層文化建設,才能培養健康積極的思想情感;才能塑造淳樸良善的風俗民情。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多元化,在物質生活繁榮與富足的同時,如何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讓百姓精神也富裕起來?這必定不是“老套路”“花架子”“老俗套”等文化服務所能達到的,必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扎進基層,深入百姓。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從“閱”字上下功夫。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當前,把“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為倡導“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中國”,可見閱讀并不只是知識分子、學生的功課,也是中國人生活的必修課。多讀書,學識廣,能增長閱歷廣心胸;對基層百姓來說,需要通過規律性、有效性、經典性的閱讀了解外界發展新態勢、農業發展新技術等。常讀書,見識廣,能休養品德廣人際;對百姓來說不能讓快餐式的、淺層的、零碎的網絡刷屏占據閱讀主陣地,形成浮躁、攀比之風,而需通過勤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涵養精神,豐富經驗。所以,基層文化建設,需推進“全民閱讀”。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從“創”字上謀渠道。雒樹剛部長在談及文化服務時指出: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理念和模式,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公共文化服務活力進一步增強。當前,在基層服務供給中需“兩手端菜”。一方面是創新引進“互聯網+”,搭建實時、高效的閱讀渠道,如手機、網絡在線、IPAD/平板電腦、電子閱讀等數字閱讀方式,讓百姓跟進實事、培養興趣。另一方面是合理利用社區街道、民宅村落、閑置廠房等,創辦公共文化項目,建立惠民圖書閱讀場所、文化館等。以創新手段,調動基層百姓文化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文化服務有效性。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從“質”字上求實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建設是一項不容易出‘政績’的基礎工程,是一項需要支持以恒的長期工程,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從中可以看出在文化建設規劃初期,就應準確定位其初衷和目的,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持久發力。正如浙江淳安“五個結合”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形成了“政府搭臺,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湖北武漢實施“三風”行動,廣泛開展新鄉賢評選和宣講活動,讓群眾心有所寄……總而言之,在基層文化推進中要有硬抓手、實舉措、真功夫。需以提升百姓精神生活質量為目標,精準服務、長效服務、用心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在推動基層文化建設中,需目光向下,搞好基層閱讀、創新供給渠道、瞄準服務實效。如此,才能激發群眾的熱情,豐富百姓精神文明,增強基層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第一時間獲取更多重要信息
可添加二維碼
微信公眾號 : yngwyorg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