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題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題。相信行測考試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兒。行測中涉及的知識面之廣,考點之細,需要開始做到在積累的同時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 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教程
仔細研讀下文>>>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題
必然性假言命題
所謂假言命題就是根據題干中具有條件關系的邏輯關聯詞來寫出推出關系,并根據推理規則來確定哪個選項可以推出,哪個選項不能推出。因此,對于基本的推出關系和推理規則我們是需要牢牢記在心里的。
“前推后”與“后推前”,需要我們對常見關聯詞加以記憶:
一、“前推后”的邏輯關聯詞
所謂前推后就是關聯詞的前半句推出后半句(A?B),即當前半句為真時,后半句一定為真,下面給大家列出前推后的基本關聯詞:1.如果A,那么B;2.若A,則B;3.只要A,就B;4.A是B的充分條件。
二、“后推前”的邏輯關聯詞
所謂后推前就是關聯詞的后半句推出前半句(B?A),即當后半句為真時,前半句一定為真,下面給大家列出后推前的基本關聯詞:1.只有A,才B;2.不A,不B;3.除非A,否則不B;4.A是B的前提/假設/基礎/基石/必要條件/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逆否命題
逆否命題是假言命題最基本的推理原則,即A?B?非B?非A。用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會濕。推出關系:天下雨?地會濕逆否命題:地不會濕?天不下雨
歷年試題示例:
一個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謙虛的人;而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才會謙虛。但是,如果一個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那么他就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由此可以推出:A.一個人如果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B.一個人如果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就不是一位智者C.一個人如果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他就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D.一個人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解題思路:正確答案為B。題干中出現兩次“如果……,那么……”的關聯詞,一次“只有……,才……”的關聯詞,因此題干推出關系為:①智者?謙虛;②謙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③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③通過逆否命題可以轉化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聽得進別人的意見。所以題干可寫為:智者?謙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聽得進別人的意見。A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智者。后推前,與題干關系不一致;B項,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是智者。否后推否前,符合題干關系;C項,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推前,與題干關系不一致;D項,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否前推否后,與題干關系不一致。因此,根據逆否命題的推理規則,只有B選項符合。
希望大家掌握好假言命題的關聯詞還有基本的推理規則的解題技巧,這樣才能又快有準的解題。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