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跳躍概念”“反向驗證”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跳躍概念”“反向驗證”。相信行測考試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兒。行測中涉及的知識面之廣,考點之細,需要開始做到在積累的同時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云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相關文章
更多云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 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教程
仔細研讀下文>>>2021年云南公務員考試行測技巧:“跳躍概念”“反向驗證”
“跳躍概念”“反向驗證”
行測可能性推理中有一種題型——前提型加強題目,考察題量雖然不多,難度也不大,但往往是很多考生易錯的部分,究其原因,還是對于題干的把握以及選項的分析不到位,接下來針對這種題型與大家交流一下。
我們先看一道題目。
例:一位德國科學家做了一項研究,他向一組6個月大的嬰兒展示尺寸和顏色相同的圖片,其中一部分圖片內容是花朵或魚類,另一部分圖片內容是蜘蛛或蛇。結果發現,當看到花朵或魚類的圖片時,嬰兒無明顯反應,而當看到蜘蛛或蛇的圖片時,所有嬰兒的瞳孔都明顯變大。因此,這位科學家認為,人們對危險動物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而非后天學習。
要得到上述結論,需要補充的重要前提是:
A.每個人表達恐懼的方式都不盡相同
B.所有嬰兒都見到過真實的花朵或魚類
C.瞳孔擴大是產生壓力或恐懼的標志之一
D.多數成年人見到蜘蛛或蛇都會產生恐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題干的論證方式。
論據:一位德國科學家做了一項研究,當看到花朵或魚類的圖片時,嬰兒無明顯反應,而當看到蜘蛛或蛇的圖片時,所有嬰兒的瞳孔都明顯變大。
結論:人們對危險動物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而非后天學習。
在題干的前提中提到的是“瞳孔放大”,而結論提到的是“恐懼”,所以只要在這兩者之間建立好聯系即可。A項“表達恐懼的方式都不盡相同”、B項“見到過真實的花朵或魚類”、 D項“見到蜘蛛或蛇都會產生恐懼”,都沒有在以上兩者間建立聯系。而C項“瞳孔擴大是產生壓力或恐懼的標志之一”,在論據和論點間建立了聯系,即需要補充的重要前提。
綜上,只要使用“搭橋”的方式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觀察前提和結論是否出現概念的跳躍,若有,則跳躍概念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假設。
我們再來看一個題目。
例:近來網上出現了一則有關“公務員綠色出行”的報道,即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使得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不再派汽車,從而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B市環保局負責人看了這則報道,認為引進公務自行車能縮減財政開支,于是決定也采取這種做法。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不能構成上述決定的前提條件?
A.自行車出行的方式結合B市的地理環境以及道路交通狀況是可行又可取的
B.B市環保局的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與A市教育局相近
C.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用自行車取代汽車不會影響辦公效率
D.B市環保局原來的公務活動主要采取汽車出行的方式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題干。
論據:A市教育局通過添置公務自行車,使得較近距離的公務活動不再派汽車,從而大幅降低了公務汽車使用率。
結論:B市環保局負責人認為引進公務自行車能縮減財政開支,B市也采取這種做法。
我們來看一下選項。
A項指出自行車出行是可行又可取,雖然貌似沒有建立前提和結論的聯系,但是我們可以反向考慮,若“不可行、不可取”,那這種做法就沒有不能再B市進行有效實施了,所以A項應該是必須的前提條件。
B項指出A、B兩市人員規模和公車數量相近,想說明這種做法可以在B市進行實施,但我們反向思考,即使辦公人員規模和已有公車數量不與A市相近,這個決定也是可行的,因此不是必須假設的前提條件。
C項指出采取這種方式,不會影響辦公效率,反向思考,若會影響辦公效率,那么此種做法就沒辦法有效實施,故C是必須的前提條件。
D項指出主要采取汽車出行的方式,方向思考,若B市環保局原來就不是采用汽車出行的方式,那現在采用這種做法便無法降低汽車使用率,也就無法縮減開支。所以,D是必須的前提條件。
綜上,在這樣的論證中,前提與結論直接的“跳躍概念”并不明顯,或者即使有“跳躍概念”,而在選項中也無法找到,那么我們可以采取“反向驗證”的方式來進行確定此選項是否為前提條件。
根據以上兩個題目,我們不難發現,這類題目首先分析題干,找到“跳躍概念”,若有則建立聯系,若無,則反向驗證選項即可。
點擊分享此信息: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