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政治知識——實踐決定認識
公共基礎知識在各類考試中占比較多,其中政治篇尤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重點。今天云南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小要點,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故而產生認識的前提條件一定得是先有實踐,那么在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當中,實踐決定認識。

就一個人的知識來說,一部分是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即來源于直接經驗;另一部分是從書本和他人那兒學到的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是通過實踐得到的,實踐是認識和知識的唯一源泉。
例: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方知水深淺。你只有上了山,才知道山的高低,只有下了水才知道水的深淺。上山、下水即為是實踐,所以這句話他體現的哲學道理就是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第一,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人類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推動人類的思想進步和理論創新。
第二,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了手段和條件,如經驗資料、實驗儀器和工具等。
例:我們通過實踐有了天文望遠鏡這種新的研究物質的手段之后,進一步推動了我們對于火星的認識。
第三,實踐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例:之前在有一個視頻很火,一個小女孩背誦九九乘法表,當她背誦到“三五”時,哭著說“三五”太難了。對于一個剛剛學習的孩子來說“三五”太難了,但是,“三五”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難,為什么?因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去實踐,我們的思維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鍛煉和發展。所以你會發現你今天再去背誦九九乘法表,就沒有那么難了,因為通過成長過程中的不斷實踐推動了我們人思維能力的發展,進而推動了人認識能力的提高。

人們通過實踐獲得認識,其最終目的是為實踐服務,指導實踐,以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例:古人通過總結對于自然節律變化的認識,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而二十四節氣指導我們農民,什么時候播種、澆水、休息,從而更好地進行農業生產,即指導實踐。故而我們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是溝通主客觀的唯一“橋梁”,而真理性則要求我們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即需要主客觀相符合,而能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的只有實踐,故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例:伽利略通過鐵球實驗推翻亞里士多德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觀點,得到自由落體運動定律,故而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
【試題練習】(單選)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這說明( )。
1.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要正確認識事物必須事事親身實踐
4.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
A.1、2 B.2、3 C.1、4 D.3、4
【答案】C。“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認為行是知的開始、知是行的完成。沒有正確闡述實踐與認識的關系,2觀點錯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是獲得認識的途徑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所以要正確認識事物不須事事親身實踐,有些通過學習也可以獲得,3點錯誤。






